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作者 >> 正文 >> 正文

投资专栏投资是艺术而非科学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18/8/26

独角兽智库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独角兽智库首席投资官(会员ID:皮皮鲁)

很多细节上看,投资并不是严谨的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因为各种风格和交易风格都得到了验证,鸡对鸭说,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说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分散还是集中,分散多少是好,集中多少又是好?到底买50只还是买1-2只,哪个对,只要自己看得懂精力能够都是对的,总的来说,“分散”是为了更好地避险,但不仅仅为分散而分散。实际上当分散只限于五至十只股票时,仍然体现了“集中”。如此“集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这要比同时拥有四十个妻妾而到头来谁也不识来得好,我个人倾向于5只自己看得懂的就可以了。行业上看,什么行业能投,是夕阳还是朝阳,是传统还是互联网,行业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竞争和产能是否过度的区别,而且是不是在你的能力圈里,如果你能理解了科技行业,科技股就不是禁区,懂了就没有禁区。

投资经常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它在很多问题上既有一套可参考的体系(比如价值产出的根本因素、财务数据和年报信息、以及大致的估值体系),但实际操作中非常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又对于“度”的把握要求非常的高——而这,也正是投资艺术性的体现。就好比中国的烹饪,既有菜谱,而实际过程中又非常强调手感火候和调味品的口感,以至于喜欢精确的德国人用量筒和量杯去做,却做不出理想的口味。什么是“度”呢?蒙娜丽莎的嘴角稍微再咧大点儿或者闭紧点儿,也许就再也没有那个韵味了——再高明的美术老师或者艺术家,也只能教授大众该如何正确的握笔、调色、通常的结构规划和笔触的多种用法,但他永远无法告诉你下一个蒙娜丽莎的嘴角该翘起多少。这就是度,度是艺术的一种典型特征。正所谓,多一分则显得肥硕,少一分则过于纤弱。这是没法标准化的,这正是艺术之美和投资之难的关键所在。

投资是艺术而非科学,并不是贬低科学的重要性,对基本事实的理解和评估还是重要的,就好比练习武术,基本套路和内功还是重要的,但想成为大师就要从基本功练习,如果连握笔都不稳、色彩都不会搭配,蒙娜丽莎的嘴角还有意义吗?放弃科学而片面发挥艺术,简单地从格式化价值投资(计算现金折算和ROE的,更偏向于科学)向巴式价值投资(看清发展方向和企业未来的,更偏向于艺术)跨越,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自以为自己掌握了艺术(而实际上只是皮毛),追捧成长而忽视安全边际的所谓艺术,只能扮演接盘侠和高仓健的角色!而忽视投资的艺术,迷恋科学的刚性,自认为这里肯定有一种点石成金之术,试图找到“某种可量化、至少是有个确切模型的投资技巧”,无论是买卖的交易策略,还是估值,又或者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都沉湎于某种公式化的东西,又犯了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的教条主义。投资是艺术而非科学,只有在深入了解科学的基础上才能上升为艺术,而这本身就是一个艺术! 

独行快、众行远,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砥砺前行。如果您对此文章产生共鸣,希望跟作者交流切磋,可以加工作人员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淀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zz/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