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内容 >> 正文 >> 正文

每人一首诗珞珈诗派第1辑精选m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1/5/30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4.html

车延高李少君远洋陈勇黄斌邱华栋洪烛牧南方书华梅朵李建春阎志吴晓李浔卢圣虎阿杰荣光启周良彪李浩黎衡朱赫赵成帅王家铭海女袁恬述川午言张朝贝

?

编后记

珞珈山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传统的地方。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闻一多、黄侃、朱光潜、刘赜、刘永济、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等诗人、作家、学者都曾在此任教、生活,为人类未来的事业笔耕不辍;正因为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口精神气脉与自由自强的人文传统,武大校园才会涌现出一拨又一拨,对新诗满怀炽热激情、并“潜伏”在当代诗坛的校园诗人。

作为一名受惠者,这次能够与吴晓师兄首次合作、共同主编这本《珞珈诗派》,我倍感庆幸,也十分感动。“珞珈诗派”这个叫法,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少君师兄在武大读书期间发现的。那个时代被很多学者、诗人誉为新诗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珞珈山脚下已经成立了很多文学社,譬如“77诗社”、“珞珈山诗社”、“浪淘石文学社”、“倾城诗社”等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年,三十多年过去了,少君师兄青年时代提出的“珞珈诗派”在当代这种话语环境的考辩中,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番味道了。不过,《珞珈诗派》作为以书代刊的这种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也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诗是在纸上读的,是人与人:心之间细微的不平静。

李浩执笔

年3月4日于北京

《珞珈诗派》(第1辑)精选·首发

车延高李少君邱华栋等著

车延高,男,汉族,年2月出生于山东莱阳;年12月参加工作,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研究生学历,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兼任武汉市杂文协会主任。年10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现居武汉。

让我记住母爱的人

车延高

嫂子,我看见你在月光下梳头

一柄篦子篦不去岁月给你的衰老

三根青丝只是当年的念物

每天月色还是白了你一头乌发

我已经不敢看你

那些皱纹比屋檐下的蛛网陈旧

让我的眼睛一年四季都在飞雪

覆盖了你背我走过的所有小路

今天,为从上学路上捡回你的脚印

我的泪已经把儿时的熟悉打湿了一遍

我记得你看见野菜就浮肿的脸

记得你涮一涮我吃过的碗

喝那口汤的满足

记得你塞进我手里

那个揣热了的红皮儿鸡蛋

嫂子,看见你锄一垄地就捶一次腰

我相信土地是用手指和血汗刨出来的

走进你不该昏花的眼睛

我明白了缝补日子有多么艰难

你是母亲过世后让我记住母爱的人

你不识字

你用什么教会了我勤劳、吃苦和善良

李少君,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大学时代即发起“珞珈诗派”。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那些消失了的人》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成英文、德文、韩文、瑞典文、塞尔维亚文、越南文等,曾多次应邀参加美国、德国、法国、印度、越南、菲律宾、塞尔维亚等国国际诗歌及文化活动。被誉为“自然诗人”。所提出的诗歌“草根性”已成为二十一世纪诗歌关键词。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

荒漠上的奇迹

李少君

对于荒漠来说

草是奇迹,雨也是奇迹

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显灵

荒漠上的奇迹总是比别处多

比如鸣沙山下永不干凅的月牙泉

比如三危山上无水也摇曳生姿的变色花

荒漠上还有一些别的奇迹

比如葡萄特别甜,西瓜格外大

牛羊总是肥壮,歌声永远悠扬

荒漠上还有一些奇迹

是你,一个偶尔路过的人创造的……

远洋,年生,河南新县人,武汉大学毕业。中国作协会员。年开始发表作品,入选《河南新文学大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文选》、《跨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诗选》、《十年诗选》等。出版诗集《青春树》、《村姑》、《大别山情》、《空心村》等。获骏马奖、牡丹杯、神州杯、深圳青年文学奖、河南诗人年度大奖等。译诗集《亚当的苹果园》(江苏文艺出版社),荣登数十家媒体推荐榜,入选“年中国好书榜”。

空心村

远洋

衰败的村庄

倾颓的村庄

连牛粪气味也稀少了

哞哞的羊羔孤苦伶仃

孩子巴望在木格窗里

大睁着深深凹陷的眼睛

老人喘息在土墙根下

斜倚着一抹残阳

乌鸦的叫声撕破天空

蝙蝠的翅膀织满黄昏

荒废的土地疯长哀愁

失学的少年变成野猴

森林中的狼群像婴儿啼哭

猫头鹰的哀嗥滴淌着鲜血

残废的挖煤工以酒浇愁

谷场上的女人借月偷情

走夜路的人撞见鬼了

草垛留下露水和暗影

青石板上星星滑落

雨天村路更加泥泞

倒掉的小学在雨水中啜泣

桐油靴,高脚马

木槿篱依旧说着紫红色的话

池塘边还见蜻蜓点水

屋梁下再无燕子衔泥

空心村,空心村

坍塌在西风残照里

大睁着深深凹陷的眼睛

矛雪忘,原名陈勇,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浪淘石文学社社长、校刊主编,发起成立湖北省大学生诗歌学会。现居北京。

火车

矛雪忘

从黑洞洞的隧道中穿过的列车

注定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光芒

它从我的一只眼出发

驶向另一只眼。咣当咣当的节奏

恰似赶赴从不间断的约会

阳光之下它的足迹反射的将会更多

我们沿着一条既定的走向

想象它的去处,想象它是优雅的食客

有节制地品味着每一个站台

是孤独旅程的重复迭现

汽笛升空。把耳朵贴在轨上

你听见的绝不止是几节车厢的撞击

你会感到岁月的脚踪渐渐急促

跨过大桥、乡村和人类的童年

朝着我们肩负的,因充实而变得

愈益衰老的头颅一节节碾来

而在千万张面孔之中

是谁成功地拒绝了——

不再成为时光列车的卧轨者

多年奔波的火车啊,不分昼夜

在别人指定的位置上流亡

永远是一种语气,平铺直叙的铁轨

没有突兀和跌宕的交错

因特点过于鲜明而丧失特点

车轮隆隆闪过,远远超出

一个忠实的读者反来复去的吟诵

是这样的一种执着与朴实

为我们常年寻求又终于不得其法

的精神,以及我们的肉体

都难以长期承受的灵魂准则

平添了一条完美的喻体

以致每当栏杆放下,我们都肃然起敬

静心安候一趟列车的通过

一如等待那崭新的耕犁

为我们打开内心板结已久的土地

黄斌,男,曾用过笔名可一、南楚,年4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蒲圻县(现赤壁市)新店镇,现居武汉。年至年,向诗人叶文福、饶庆年等学习诗歌写作。年至年在武汉大学新闻系就学,期间多次参加武汉一些高校的诗歌活动。年获《诗神》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年与友人合作,编辑诗性文化读本《象形》。诗作散见于《天涯》《诗歌月刊》《诗选刊》《长江文艺》等刊物及诗歌选本。年出版诗集《黄斌诗选》,获湖北省第八届“屈原文艺奖”。

纯净的力量

黄斌

当所有的事物都在那一瞬回到了自身

每一个命名就像被雨水洗过 这样的时刻

事物因为拥有自身而显得不可战胜

这样的时刻 没有什么是多余的

这就是我渴望已久的 纯净的力量

自由在这一时刻变得可能 我可以怎样热爱

像回到生命的原点并可以清晰地观照自身

一个人要在一生中找到几个瞬间

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而从不把自己屈从于未来

一个具体和另一个具体一样具体 这就是奇迹

美原来是这么简单 并且因此而拥有了重量

如果这时我看到黑鸟那只漆黑的眼珠

它看着我却一无所视 并且空无一物地看着我 转动

我会毫无理由地对它心存感激

它看到的事物在我眼中充满了诗意和力量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年出生于新疆昌吉,祖籍河南西峡,文学博士,曾任《青年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现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有长篇小说《正午的供词》《中国屏风》《长生》等10部;中篇小说《手上的星光》《环境戏剧人》《闯入者》等28部;短篇小说《社区人》等60篇;以及具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时装人》系列50篇和少年生活系列小说《我在那年夏天的事》50篇;共出版诗集、中篇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等90多种版本;获得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等数十次;多部作品被译成日、韩、英、德、意、法、越等多国文字发表或出版。

京东偏北,空港城,一只松鼠

邱华栋

朝露凝结于草坪,我散步

一只松鼠意外经过

这样的偶遇并不多见

 

在飞机的航道下,轰鸣是巨大的雨

甲虫都纷纷发疯

乌鸦逃窜,并且被飞机的阴影遮蔽

蚱蜢不再歌唱,蚂蚁在纷乱地逃窜

所以,一只松鼠的出现

顿时使我的眼睛发亮

我看见它快速地挠头,双眼机警

跳跃,或者突然在半空停止

显现了一种突出的活力

而大地上到处都是人

这使我担心,哪里使它可以安身?

沥青已经代替了泥土,我们也代替了它们

而人工林那么幼小,还没有确定的树阴

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和它的命运

谁更好些?谁更该怜悯谁?

洪烛,原名王军,年5月生于南京,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年保送武汉大学,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有诗集《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老北京人文地图》等共四十多种。另有《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toZ》等在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出有日文版、英文版、繁体字版。九十年代成为掀起散文热的现象之一,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获中国散文学会冰心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路遥青年文学大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诗刊》《星星》等奖项。

喀什的星星

洪烛

天空降临到葡萄架的高度

只要伸直手臂,就可以采摘到

那些甜蜜、饱含水分的星星

白天是太阳系,夜晚是银河系

喀什的星星,一串又一串地悬挂

原本这么的小!还有着更小的核

陨石一样唾弃在地面

此刻,指尖的这一颗,闪闪发光

它即将通过我的嘴唇、口腔、肠胃

成为迷失在夜色里的流星……

我的身体因之而变得透明

还有比星星更甜的水果吗?

还有比葡萄更亮的星星吗?

生活在新疆的人是幸福的,他们

是吃星星长大的

牧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海内外发表诗歌余首,参加过全国青春诗会;发表中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和散文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出版有诗集《爱雨潇洒》《金玫瑰》《望星空》和长篇小说《玫瑰的翅膀》《姐妹船》等。现在北京某中央单位工作。

樱花哀歌(诗剧),节选

牧南

我知道你在路上

我知道你在谛听

我知道绽放中的痛苦、喧嚣中的寂静

来吧,既然向死而生就是尘世的幸福

何不让此生在盛开中抵达永恒?!

任何物的速度都快不过思念

任何言辞都不如燃烧的火温暖

先于我的肉身抵达你的花园的

是因你而生的信念

是的,你说过

因为爱,你会将我再生一次

即将盛开的樱花就是再生的见证

而此刻,我的忧伤比思念燃烧得

更加猛烈,存在之难

如扬起的铁锤

随时砸向被名利揉捏的肉砧

一个熟悉的声音

突然忧伤得如此温柔:

如果像樱花一样度过此生

你是否甘心?

绚烂落尽,谁还注目枝头的空寂?

我知道,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我知道,这相遇

跨越了千年纲常筑就的城池

如果没有我—你的相遇

这世界只是充满物的空虚

泪水满盈的太阳

浸润着骄傲的花朵

颤动的光线

抚摸着娇嫩的花瓣

风,以微醉的步伐

偎拢颤栗的枝条

雨从云头向花朵们致意

海在远方

听着湖山与花树的对话

既然死后还会继续衰老

何不用年轻的血

铸就灵魂的诗章?

这是哪个世代的拥抱?

掠过你的肩头

石头上的字为何如此鲜红?

身在花中

难道还要如此夺目的提醒?

松开你,却不知

在哪儿安放这双无忧无惧的手

嘴唇那么羞涩

眼睛却如此自信

燃烧是谁也教不会的语言

燃烧就是爱的盛开

来吧,火种已经在相遇中新生

让语言说不出的真理

在燃烧中现身

那就一起燃烧吧

两颗种子本源于同一片沃土

监护我们的孤苦的言辞,退下吧!

存在的紧张开始散发出火的清香

让新生的时空

加入这春的冶炼

让芬芳渐浓的黄昏

楔进这绽放之夜

让仰望的眉眼

映照这黑暗中的盛开

放纵的石楠归顺于黑暗的庄严

啼血的杜鹃也归顺于这温柔的庆典

此地此生,多么辽远、空阔

此时此刻,多么灿烂、幽深

薰香的万物加大了弹性

怒放的声音忍不住颤栗

南北在这里交汇

东西在这里融合

一个口吃的人

也试图说出幸福的真理

一个幸福的人

却忘了时间的法律

那被岁月擦亮的石头和镇纸

那喑哑的屏幕、沉重的窗帘

都在吸吮木床和铁窗的呻吟

延展的时间柔软得像刚刚弹出的棉被

绽放的空间比终生的凝望还要深邃

子夜的花,以盛开的姿势

深深地呼吸着坚定的赞美

火,火在燃烧新生的时空

火,火在催促我们

继续,继续向夜的峰顶攀登

方书华,年8月生于湖北洪湖,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做过杂志主编,当过公务员,央视原《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栏目策划兼主编,古玩鉴赏专家,诗人、书法家。

什刹海的鱼

方书华

在汽车三轮车自行车

接近逼视的目光中

什刹海的鱼

测试着自身的长度

留给明末清初

一个侧身而过的机会

以我自居不如以鱼自居

子非鱼焉知鱼之痛快

这万家灯火,只圈养了

一种忽明忽暗的境界

鱼并不知晓

正如以沙哑的声音自娱自乐

用流行曲遮掩沉重的话题

也正如我在玻璃窗前与你对视

那旗帜一样的鱼漂

纹丝不动

平静如水的表面

我们惊讶于自身的狡黠

惊讶于诱人的鱼饵之下

看不见的暗潮汹涌

只有湖边钓鱼的人

在雷雨后的夕阳中

等侯,承受两百年来

一种虚无的煎熬

并津津乐道于

这种垂死的游戏

而南沿无名小院的晚餐

一场鱼宴已接近尾声

餐盘里剔尽的鱼骨

潜藏着一种温暖而坚韧的锋利

梅朵,年生于贵阳,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到期间,分别在贵州新华社和贵州电视台工作。年赴法留学,年于波尔多蒙田大学文化交流系毕业,留校教授汉语至今。

汉语课

梅朵

“张开嘴的时候,同学们,

请意识到它特别的形状,

让发出的声音

像数学的天空里奇妙的音符。”

我一边听你发音一边回想——

黎明,小学生坐在窗边的凳子上大声朗读,

深蓝的长庚星落到手心,

对她眨眨眼又顺着路灯爬回天空。

古老的乌龟从粉笔下一只只爬出来,

手脚匍匐,表情很神秘。

笔尖停在半空,又落在白纸上,

迟疑地模仿着它们悠然自得的舞蹈。

长风丽日,初春的空气,

窗外飘过长江与黄河。

我在把这伟大的语言

搓成细细的绳索,

让撒野的双腿在上面跳芭蕾。

李建春,诗人,艺术评论家。年生。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著有诗集《下午的枞树》、《嘉年华与法庭》、《长诗五种》、《站立的风》、《别长安》等。诗歌曾获第三届刘丽安诗歌奖()、首届宇龙诗歌奖()、第六届湖北文学奖、长江文艺优秀诗歌奖()等。年入选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多次策划重要艺术展览。

悲伤之心

李建春

悲伤之心的四角形在汤逊湖的湖面跳荡。

时而这边长,时而那角短,或折拢、抱肩,

凌波微步动摇不定。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我在这世间什么也不缺少。

满足的网撒向国土罗纲捏在手里,让我与万物

联为一体;或许心眼太大了覆住什么漏掉什么,

而归无所得,这是应该的。

我希望让源头开口,却不得不流向缺陷,

在爱与死之间。

我充塞,但力量不够,失语的沙漠漫延。

走到哪里都像是有气派的,一整套马车的礼物:

播种、灌溉、培植、等待,需要长成防护林

才有露珠在根部聚集,汇成洪流。

但对手简单而直接,无情地收割一代人。

我的思路跳到哪里哪里点亮,一转身又陷入黑暗。

这是慎独之时:我看见远去的慈父,亲切;

目送吾姐已靠近安详的地域:

好吧,就让她在家里,这是亲人的宗教;

就让她长大的儿子给她作最后的安排。

这少年,身体像幼树,已开始吐荫:今年夏天

做导游赚回第一笔钱,医院的账单;

他坚定的胳膊搀稳弱不禁风的娘穿过走廊,

当大事。

阎志,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主编,出版各种作品10余种,多次获奖。

忘记

阎志

因为冬天的缘故

背叛成为一种习惯

城市的霓虹终将弃我而去

始料不及的告别

在街头伫立

漠视的街灯依次熄灭

过去依稀可见

从此如何是不可解的

可以确定的是

我们终将老去

忘记所有的背弃

就像冬天忘记一片雪花

或许吧,老了的一天正是冬天

一个很平常的冬天

看着雪花飘下无动于衷的冬天

吴晓,诗人,作家,资深出版传媒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中国现代诗启蒙运动,参加“珞珈诗社”和“浪淘石文学社”。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在《人民文学》、《诗刊》、《长江文艺》、《湖南文学》等发表大量作品,著有诗集《风雅颂:吴晓诗歌选》等。年创办全国百佳茶馆风雅颂茶语会所。九歌传媒艺术总监。

傍晚

吴晓

天空踏在脚底。游荡的云如风。

不知不觉已是祈祷者的傍晚。

菩提树阴影的岸上朝圣者如云。

一道原鸽的行迹在薄暮中清晰可见。

时间的帷幕落下,你的心灵呈晨状。

有圣洁之水如丝将月光组合成温柔之梦。

而你紫葳的脸似潮汐,

于夕阳之晨你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

蕨果摇晃的时刻你在写作,

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时光。你看见它下坠,

向晚的珙桐使人苦涩。

或许一个人是无能描绘傍晚的,

亦如无力描绘告别。所有风景

都因黑夜而捏碎。有心道引人走出直觉。

天空于脚底显得多么狭窄,

冰凉的晚钟穿过一片圣地笼罩下沉的落日。

李浔,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州市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江南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已出版了9本诗集和1本中短篇小说集,获《诗刊》诗歌奖,《星星诗刊》诗歌奖,诗集《独步爱情》《又见江南》获浙江省第二届、第四届文学奖。年参加了《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

流水

李浔

你命中缺水,却有着起伏的面相

回忆就是一杯水,有时会晃出一滴

坐在河边,看过渡的船

穿针引线修补不时断掉的行程

流水,像说不完的家乡话

里面的风水紧系在土地庙的脖子上

缺水的人,有时会卷入这样的流水

一条女人的腰带,它游过的平原

有着刻薄的咒语和伤风败俗的倒影

水流走了,命中缺水

解渴的历史就是那朵妩媚的浪花

卢圣虎,70年代生,湖北洪湖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鱼光灿烂》、《三生石》(合著)、《天籁中的偶然》、《若即若离》、《由暗到白》等。现居黄石。

天虹花园0号

卢圣虎

停留三个小时,也许还可以留宿

害怕留下灰烬和气味

五年前那些随心所欲的火焰

她嗅到了窗外来回走动的寒冷

这是迷宫一样的花园,女人居住

感到花鸟繁殖的迅速

天冷了,它们死亡

没有人群来往,白壁映射少女的光泽

白壁留下指纹和一次绝密的谈话

她用水小心地擦掉

时间越来越少了,家越来越近

与生俱来的礼物一件件失去

有些人大步流星走进花园

但往往一无所获

她用保鲜膜掩盖数量不足的肉片

她将精心选择的布纱缓缓拉上

她打开门,送走一个熟悉的过客

抒情戛然而止

有人谈起的是这座梦中花园

没有闲人走动,它有时被真相惊扰

自己把自己伤害

公孙不害,曾用名单子杰、阿杰,年生于豫东。现居南粤。

白日梦

阿杰

七月正午,暴风雨在天边酝酿

让当头的烈日

变得暴燥

那些花,那些在洁白的栅栏下

五颜六色絮语着的花

忽然安静下来

最后一丝风走了,一丝风也没有

最后一只鸟飞了,一只鸟也没有

我在七月的正午沉睡

梦到去年的铃兰

荣光启,男,年1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文学博士。年7月始任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编有《快乐的卧谈会》(桂林:漓江出版社,)、《〈小站〉:海子第一本诗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年6-9月,为ChineseChristianScholarsAssociationinNorthAmerica(Boston,USA)访问学者。-学年,为UIUC(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的FreemanFellowshipProgram学者。著有诗集《噢恰当》(上海三联书店,);年曾获“中国十大新锐诗评家”提名;年春季版PATHLIGHT(《人民文学》海外版)刊登荣光启诗作四首(英文);年获“安徽诗歌奖·优秀评论家”奖。

膝盖

荣光启

当我跪下来

发现膝盖有一个平面

原来膝盖早有这样的设计

当我起来

虽然话还没有说完

但却比站着的人生满足

我想为什么跪着

却感到自由在身边流淌

这条路

原来是另一种走法

那使我向你不断诉说的

感谢你

现在我知道

越面向你

我的话语就越丰盛

周良彪,曾用笔名公然,湖北作协会员,恩施州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恩施州公安局。

一首曲子

周良彪

黑的夜晚,黑的路上

我看见爱情撇下大路

像老鼠一样

拐进了夜的岔路

一首曲子,像涨水的河

顿时淹没了城里的灯火

无声无息,淹过我的膝盖

肚脐,胸膛和雾一样的树梢

从此,那曲子时间一样折磨着我

有时又像鞭子一样

扬起来

把空气抽得啪的一响

李浩,诗人,年6月生,河南息县人,曾就读武汉大学。著有诗集《风暴》《还乡》等。获宇龙诗歌奖(),北大未名诗歌奖()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译介国外。年与友人发起“北京青年诗会”,年与诗人吴晓主编《珞珈诗派》,曾就读武汉大学,现在《十月》杂志工作。

“停下来的,是死亡”

李浩

草原上的坚冰,从苍穹中,侵袭过来,

刺伤我抓不住的沙尘。但在明朗的

劲风里,它们站在世上,如同针头竖立。

它们努力地往你身体里钻,从耳边、咽喉,

从你的衣扣间、风衣上拉链的齿口。

它们任性地将你当作自己漆黑的

木盒子:想睡在你之上,还不让你发觉,

这是一生的事。到御马场,我站在人群中,

如同笼子里,掏空了内脏的黑雕。

另外几只,在它的隔壁挺立前胸,

从装上水晶球的眼眶里,反射出的寒光,

蔑视着那个抱起马脸,独行的牧民。

地上的草,高高低低,连接青云,

与游人,擦出响声。风扩张骨中的歌谣,

企图收留草原上的河谷、羊群,以及蒙古包;

出租车司机的身后,飘荡的白云和山石,

从牛羊的角上,入定苍穹。那纵横交织的公路,

和铁丝网分割的片片草地,在地下,

被不同的新政策承包、垄断,那些不断增多的公路

和铁丝网,那些不断消失的动植物,

那些变得越来越小的草地,在互相依偎的

睡眠里,躺成一个整体,或一截枕木,

如果我们从天上往下看。我坐在出租车前座上,

想着那个以高窗环抱天空,光束充满石柱,

拒售下午车票的车站。那个从售票厅的

穹顶上,飞来的白色人影,托住下午

倒立的人体,以及车轮。他踩满油门,

穿过闪电的防线,我将手从胯下伸向窗外,雨水

甜腻地吮吸我的掌心炸裂的石瘤。

黎衡,年1月生于湖北十堰,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居广州。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未名诗歌奖、中国时报文学奖、DJS-诗东西诗歌奖。出版有诗集《圆环清晨》。

辉煌的午夜

黎衡

太平洋吐丝,灯火的蛛网在岛屿间颤动

西博寮海峡用波浪的喙

衔走了船艄,他们坐在船尾

被透明的膜翅覆盖,身体从四肢末梢

渐趋消失,又加速生长了出来

他的眼睛从她的耳廓里眨动

她的脚撑开了他的掌纹

风切削着岸上的树冠

像马勒的一次笔误

晚汐也跟着不规则地摇撞

船短暂偏离了月神的轨道

仿佛清辉是一个漩涡

他是另一个

当她找不到他时,自己也在水沫的

渺茫中。甲板如醉汉

接过了灯光的倒影递来的杯子

他们的空杯子

在额头和乳房上闪烁

但海浪并不稳定,水银的海,熔钢的海

布朗运动的海,神的测不准的海

航船甩开了近岸的辉照

向更暗的地方耸动

远视帮助他发现了昨夜登陆的人潮

他们醒来如在码头焦灼等待

朱赫,诗人,艺术家,年11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曾就读于武汉大学。现居罗马。

的雕像

朱赫

那些由夜晚带给我们的疼痛

被一再地推迟到了早餐之后

还有些废旧的蜡烛,和若干暖色调阴影

这些破裂混乱了的追忆

在似有还无的年份

被你更安静地忘记

最近的日子,我们不再去接听打来的电话

或者等待注定晚点的第八线路公共汽车

十月份在北京,孩子们还在放风筝

七月没有人当它发生过

离开加油站时,喇叭的声音

以及分别,凌晨寂寞,穿外套写作的

声音,被我们义无反顾地提起

钟表坚持着,决定守候疲惫的降临

赵成帅,年生于山东滨州,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写诗,兼事艺术批评,现居北京。

蛇水

赵成帅

八月,我们只能回到井里,汲水

水泵一响,蛇皮管蜿蜒、慢条斯理

然后“倏倏”冲过来,决堤而起

我被卷进持久的清凉里

在逆时的涡流中,不断返回、变小

越来越安全——

但要撑住来自井水的负担——

饱满如烈日

一声呼喊,泥地晃动起来

父亲举起铁锹——蛇

正攀住水管往上爬

紫黑的蛇皮像是八月的葡萄

成熟的诱惑

就这样夹杂着清凉和热浪

每到夜晚,我在院子里用井水洗澡

都像有无尽的葡萄酒,从天施洗

王家铭,年生于福建泉州,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曾获樱花诗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林》等刊物,并选入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大学诗人诗选》。与友人李浩、黎衡等合办诗刊《阶梯》。现居北京。

归来

王家铭

起重机在窗外掘出种子,

地上有缺口像是火苗投进去。

我转身,

听她们用低语

漫过餐桌上的荒野,

把银针

刺在奔涌的提琴。

那些瓷器,灰色家具,

长途旅行的期望,深秋的颜色,

在舞会中相互交换

催熟我们成长的原料。

我问情人啊,

谁将学会这苦涩的魔法?

袁恬,年12月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代哲学国际班,辗转于新加坡、广州等地,现居北京。年开始写诗,曾任浪淘石文学社倾城诗社社长,获第28届、31届樱花诗赛二等奖。

早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袁恬

早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他们推开铁门,拿起锄头,

血液汇入了隐形的流水,

空气哔哔剥剥地响。

我站在蝴蝶这边,

身上沾着花粉,

多么幸运,我没有庄园,

只有一整座大自然,

不必种植,不必修剪。

人这脆弱的胶囊

总被轻易耗尽,

大自然给我的童话故事,

却一生也用不完。

海女,年生于上海,现居广州,心理工作者,参与剧场。作品曾发表于《诗刊》《诗建设》《中国诗歌》等刊物。

巨型植物

海女

——愿我们一起建设神的语言,遗忘人的过去。

1

虹口足球场的噪音侵入肺叶

迫使我轻轻剥开半个世纪的水泥造物

灶台传来钻石切开金花菜的声音

铁观音塌陷、蜷缩、自我焚毁

迫使我反复数着满地坠落的星星

雨水汇集在拖鞋发出的鸟鸣里。

剁椒鱼头正悄无声息地滴血

你睡着,朝窗外那抹弯月吼叫。

月被撼动,迫使我重复:内心。内心。内心。内心。

内心从来是黑暗的

却有烈焰从中逃离。

此刻,青松的枝条被雪压断

而人半身浸在水中

如若神明。

2

旅人芭蕉阴影下,

龙舌兰草燥热不堪

同我一样渴望雪地。

而北方的船会带走每一场雨

3

在湖心,花瓣开合

黑白而永恒。

锈色容器内,

神珍藏着赤红的皱褶。

推开乌有之门,

门后的藤鞭从天上抽动。

述川,原名李义洲,年生于江苏常熟。曾就读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供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获樱花诗赛优秀奖。

永恒的练习

述川

木叶纷纷,降落与季节无关

——我们仅是无可挽回的一片。

只有松树例外。墨绿的针簇

在来回刺探着虚空——

恒久的孤独的运动。而春天

不断抽出新芽,避人耳目。

午言,原名许仁浩,年生,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现就读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年12月开始写诗,诗歌散见于《诗刊》等杂志,另有作品收入《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时光的孩子》等作品集。

桌前随想

午言

月份呈线性往前延伸。针状的日子

如枕木一横,粗暴地将其锯断

铁轨的尽头甚似我们几欲分离的静止

丰水期如约而至。东湖和磨山仍在——

水与石头的成分恒常稳定。一根茶叶

将往事依次展开,重又眠于杯底

张朝贝,年生,河北邢台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届本科生,曾任浪淘石文学社副社长。年底开始写诗,曾获第32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一等奖,有少量作品发表。

故地

张朝贝

这个时刻的洪山广场我从未见过:

清晨的雾气未散,地铁口未开,

卷帘门咬紧了我拉链上的每一颗牙齿。

我模仿着那些即将远行的人

裹紧了内心。这些年河水发亮,

事物按着其固有的规律

呈现:分不清性别的雨水,新增的牌坊,

丰水期。诸此种种,我原本不敢一一说出。

当它们先后挤入我的内心,太多的事物

被轻易地张冠李戴,像是消失的天桥啊,

九区居民楼的讣告啊,街心的白栅栏……

我们茫然地争论,它们理所当然的模样,

直至沉默,直至被这沉默一遍遍拧干。

你还能说山和水从未远去吗?

终于,睡沉沉的武汉被电车的尖叫声蜇醒,

湖光浑浊,淹没我们湿漉漉的悲欢离合。

选自《珞珈诗派》,年第1辑

《十月》

《十月》邮购-,平邮免邮资,定价15元/册。

《十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7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