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艺术品和金融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但目前在中国,还仅仅是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也终将会经历如奢侈品市场那样的飞速发展,这是中国的消费实力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必然所趋。高净值人群队伍不断庞大,越来越多的人有艺术品位和审美诉求,艺术品的畅销是未来的趋势,良好的前景也加速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一、地产之后,“文产”接盘?
很多人说,未来的投资热点,一定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与重构的传统产业领域,并且认为,在众多领域中,以创新与创意为核心,兼具实用与鉴赏功能,具有塑造时代风格、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领域,会是率先被“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的产业领域。
年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扶持举措频繁颁布,特别是《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发布,更落地、更具体、更详细,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大贺艺术众筹喜获“文化产业创新奖”
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1、首先,是“内需”
中国丰富的文化艺术资产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文化产业中。
2、其次,是“外需”。
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
二、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马子恺《四季平安·夏/秋/冬》权益证众筹项目
为什么艺术要“嫁”给金融?——
艺术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职业藏家退出了,资本大佬只玩“大的”,艺术品离老百姓越来越远,市场成了“寡头市场”。
而艺术金融化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大大降低了艺术的参与门槛,投资者投资与交易的是艺术品资产的金融份额,可多可少,艺术金融从真正意义上让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第二,艺术市场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加快了平台化发展。
△大贺艺术众筹喜获“文化产业创新奖”
三、普惠艺术,普惠金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
比如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其形式就是将一件或多件艺术品确权后,打成资产包,再把资产包进行份额化买卖交易。买卖双方在电脑终端,在大数据系统管理的电子盘中完成交易。
这种交易形式类似“股市”,只是它交易标的是艺术品资产包的份额权。“短线投资”和“长线投资”同时存在,为广大投资者们提供了两种收益方式。
△马子恺《四季平安?春》原作
四、文化“补课”之路
目前的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正在经过一个“特殊阶段”:以投资收益的方式,降低文化艺术的门槛,从而进行最基础的文化启蒙与普及。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艺术金融——如果您懂了,它就是一个事业!如果您不懂,它就是一个生意!如果您参与,那就是一个未来!
缤纷四季,承载着众多合伙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