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存活率特别低,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5年。50%-60%是因为合伙人之间产生矛盾,股权结构出现问题。
案例一:
A公司成立之初一共5位合伙人,均分股权,每人占20%的股份,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二个月,创始团队便开始出现了矛盾,因为一件小事,彼此僵持不下,却又毫无办法。
再后来,公司产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上,都时不时出现一些问题,而当5个人一起坐下开会时,总是争论不休,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公司实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控制人,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最终几个好兄弟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案例二:
B公司有两个合伙人,甲占70%、乙占30%,公司拥有实际控制人,在讨论问题、决策问题时并没有明显的问题,但问题却出现在了乙方中途要辞职离开并要求保留股权。
甲即使作为大股东,但是由于没有提前签订好相关的股权协议,30%的股权又已经注册。公司正值融资关键时期,创始人之一的乙离开,股权还不归还,势必影响。甲乙双方对此事各有态度,最终事情悬而未决,乙方不同意签署任何公司文件,公司融资也遭失败。
后来乙方又单独成立一家公司,从业务上来看,完全是把原公司当做竞品。你看,原本各有才华、能力互补的两个人现在居然各立山头,受伤的是谁呢?
股权分配是“人”和“钱”之前的平衡
如果在股权架构上出了问题,哪怕创业之初没有出现问题,企业发展越快,发展越大,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将会越明显。
“股权如何分才合理?”这是个头疼的问题。
因为公司怎么分配股权是各位股东之间互相协商一致的结果,不是法律问题,没有统一而标准的答案。但是,可以通过规避股权设计中的陷阱,掌握科学的股权分配的方法原则,来设计出相对合理的股权架构。
股权设计5大坑
一、缺少合伙人精神
过去,一人打天下;现在,合伙创业才能打天下。
很多创始人不愿意把股权分配出来,生怕别人分了他的蛋糕,却不知道,真正能赚到大钱的,永远是懂得分钱的老板。
新东方三驾马车、星巴克十八罗汉、腾讯五虎、百度七剑客、阿里巴巴三十六合伙人、小米的合伙人制、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等等。
在创业之前,如何找到有资源、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懂销售、懂运营的合伙人很重要。雷军为了找一个硬件工程师,打了90多个电话,拉他入伙,谈了10个多小时。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岗位:销售、技术、运营,遇到优秀的人才,要学会整合、吸纳。这不是光靠钱就能办到的事情,可以通过股权激励。但关键是:老板要具备舍得精神与分享成就他人的格局。
现在是合伙人创业的新时代,只有合伙人并肩作战共进退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创始人要想成功,就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他重要领域能够独当一面的伙伴,或者同盟军。
合伙人不仅要有软交情,而且还要有硬利益,才能走得更长远。只讲交情不讲利益,或只讲利益不讲交情,都只能哗众取宠,成为一场笑谈。
二、没有签订股权协议
大多数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创始成员只顾着一起埋头苦干,从不考虑自己的占股,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股份比例。等到了公司日益壮大,前景日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才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