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之后,也养成了每天思考的习惯,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因为写日记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为了输出而输入的过程。
有些经历和思考,就想记录下来,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慢慢淡忘了。
01
昨天,有幸被且慢邀请参加一场和兴全基金组织的交流会,主题是:如何让基金投资更有效。
去年,第一次见且慢负责人孟岩老板的时候,我问,您怎么会跟我这么小的号合作呢?
孟老板说,我们也是小公司。
跟大佬聊天的感觉,永远都是如沐春风的感觉。
其实,且慢在基金投资圈子里是很有名的,在去年合作之前,很多小投行日记的读者就已经开始在且慢投资基金了。
因为且慢,又认识了更多基金投资的战友,很多比我更有经验。
之所以喜欢且慢,是因为孟老板和且慢的情怀。
近19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18%,可是超七成基民的投资体验是赔钱的,问题就在于投资基金的方法不对,而且慢的理念是:改变中国人投资基金的方式。
02
昨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听到了很多基金投资前辈和大佬的演讲分享了,没有最喜欢,只有更喜欢。
孟老板的演讲就是讲故事,然后每次讲完一个故事,都会总结,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通过十个故事,了解且慢的成长。
通过孟老板的演讲,更坚定了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就是通过记录每天日常的经历、读书感悟等,然后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
比如昨天的分享,我记录了三页笔记稿,比如集思录创始人郑志勇老师分享了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转型之路,自己感觉有点跟不上,需要吸收消化,以后再慢慢分享了。
03
昨天,最激动的是见到了《解读基金》的作者,季凯帆老师。
季凯帆老师,其实是天文学博士,从美国回到昆明任大学教授,目前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更多资料可以百度百科。
因此,季老师为了投资基金,自学了财务和基金知识,并在搜狐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投资观和实践,没想到引来超过万人次基民的访问。
《解读基金》就是在博客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整理、总结和提炼的一本书。
中午吃饭的时候,有幸跟季老师近距离交流,感受到季老师是特别乐于分享的人,认真回答每一个人的提问。
下面主要分享季老师演讲分享的部分内容。
对市场的感受,季老师分享了三点:
在疯狂的年代,想要不疯狂是很难的。即便知道大家在疯狂,要预测到泡沫破裂也是不大可能的;
牛市的时候,似乎一切东西都支持牛市会继续,而到了熊市的时候,似乎又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会越来越熊;
三种人预测市场:天才、疯子和骗子。这几年,天才到是没有见到,但疯子和骗子是看到了些。
作为投资者的感受,季老师也分享了三点:
我经历了中国教育的所有阶段,从幼儿园到博士,但必要的财务知识却是零。
咱们国家的确有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他们的确也是我们经济界的精英。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全民财务投资知识的贫乏,尤其当股票热或者基金热席卷全国的时候,这种大众基本知识的贫乏就显现出来。
在整个市场中最危险、最可悲的一定是那些毫无经验、缺乏知识的新手,那些稀里糊涂炒基金的人。而这些人实际上是比例最大的群体。
季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写博客的经验,说自己从从-年,写了很多帖子,但有四个原则:
不劝人投资:除非来问我,不主动去劝
不谈操作和收益: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不推荐基金:不想被看成“托”
不评价组合:俺承担不了那个风险
最后,谈到投资者能“教育”吗?
季老师说:能!
但他要接受,愿意学!但真正愿意学的人,他会自己教育自己的。
投资是艺术,不是科学,我们需要努力从稀里糊涂买基金的人,变成认认真真买基金的人。
想做好基金投资,需要做好三个准备,或者三个阶段:
上层建筑,也就是基本知识;经济基础,学会仓位控制;最后是投资历练,对贪婪和恐惧的认知与实践。
更多基金投资的知识,可以阅读《解读基金》这本书。我是去年开始基金定投的,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基金投资的书,也是我反复阅读、经常推荐的一本书。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解读基金》这本书的一个数据,这本书是年出版的,年第二版,可见当时的火爆。后来,排名伴随牛市慢慢下降,在当当网畅销榜上,年曾经排名95位,然后开始了一轮牛市,年达到了18位,年截止3月份已经排名第8位了。
这既证明了基金投资,最重要的是理念,是价值观,哪怕是十年前的书,现在仍不过时,因为人类贪婪与恐惧的本性没有变,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和方法论也不会变。
同时,也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未来指数基金投资者会越来越多。
通过昨天的交流会,对于写日记和基金投资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就像且慢的理念一样:陪伴。
无论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把日记坚持下去,希望陪伴所有信任和支持我的朋友们,一起成长,一起感受日积月累的力量。
小投行随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