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流通时间短且版式繁多,多位清帝在位时曾发行过大清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因精美的雕刻工艺,优雅的设计,稀少的存世量,被称为“十大名誉品之一”,享誉国内外收藏市场。
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清·宣统元年(年)铸已西宣统年造大清铜币。清·宣统三年(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宣统二年(年)9月,度支部奏定“币制题例”,废两改元,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钱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单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种钱币,五分钱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
大清铜币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长须龙----.00-.00万-----.00万------12-28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短须龙----.00-.00万-----.00万------12-28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大尾龙----.00-.00万-----.00万------12-28
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安徽库平----.00-.00万-----.00万------12-28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长须龙壹----.00-.00万-----.00万------5-15
邢: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