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君,曾是嘉实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管理公募基金时间近7年,如今转型私募,他依然不改信奉传统原则、谨慎近于保守的性格特征,而坚定的理念、精彩的语言又让你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少壮派”。近日,《红周刊》邀请到了泰旸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刘天君,听听久经股海磨砺的他讲述自己的投资经验和心得体会。平衡公司质地、成长性和估值《红周刊》:您在选股时一般遵循怎样的流程?仓位如何配置?刘天君:先研究分析,再统计归类。目前A股再加上港股通共有只左右的股票,经过研究、扫描大致优选出只,长线核心股票占比30%-80%,高性价比股票占比20%-50%,中短期交易性股票占比0-30%,组合构建20、50只个股。核心持仓一般长期配置亏损几率很小的股票,寄希望于这部分赚大钱。中短期交易性机会是“蓄水池”,主要追寻溢价股,即估值偏高的股票投资机会,利用这些仓位做行业轮动和主题投资,可以缓解短期重仓股滞涨带来的净值波动。《红周刊》:那么中长期的选股本质是什么?刘天君:投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技术层面是对大势、行业、个股都要了解,需要花功夫研究很多领域,对行业的发展情形比较熟悉。然而,怎样把技术转化为业绩是更高层面的东西,要用到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这就是艺术。投资要站在市场的前面看问题,先是个股的前瞻,再是行业的前瞻,宏观的因素我比较淡化,因为很多公司的走向基本上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红周刊》:您一直以来秉承着怎样的投资理念?刘天君:要相信市场的“地心引力”,我总结了几条关于“地心引力”的原则:一是,绝对估值;二是,海外市场公认的长期估值指标;三是,股票的历史表现。股票的历史表现既包括过往的股价表现,也包括公司的历史业绩、投资者关系、再融资回报等。历史市盈率、境外市盈率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比如周期行业的估值水平远低于消费品行业。当然,境外市场也不一定完全合理,但终究是价格围绕公司的内在价值波动。比如,我绝对不会买A股比H股溢价3倍以上的股票,这种投机纯粹是火中取栗。《红周刊》:那您是怎么选择到高成长且得到市场认可的股票呢?刘天君:我一般将成长股分为两类:一是长线成长股,主要是由行业变革较慢、商业模式稳定、成长性良好且估值合理的白马股组成,这是我的核心持仓,平均持有期限为5~8年,比如大众消费品(格力电器、恒瑞医药)、制造业等;二是阶段成长股,主要是由行业变革较快、商业模式不断更新、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准白马股组成,特点是业绩和估值同时扩张,股价快速体现合理价值,达到目标价后则可进行换仓,平均持有期限为1~2年,比如目前的“互联网+”(东方财富、恒生电子)。重度垂直电商是我的投资重点《红周刊》:对于风口板块“互联网+”的投资机会,您认为有哪些值得
具体来说,首先要把移动端购物社群化,增强客户粘性;其次,销售渠道要从线上延展到线下;第三,要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甚至参股或并购有价值的供应商;最后,在构建渠道品牌时创造出几个“明星”产品。我认为,从客户、渠道、产品三个维度做得越好,就越能笑到最后。下半年是真正的风险发生时《红周刊》:您认为,这轮牛市走到目前为止处于什么阶段?刘天君:这轮牛市板块轮涨,而政策的继续放松仍然会为市场提供估值支撑。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下滑及结构改革的重要阶段需要一轮牛市,以解决过去经济和社会的一些问题。从投资时钟的角度看,经济在衰退阶段,随着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下降,资金成本降低增加了股市的吸引力。此轮牛市的基础是系统性风险下降,推动力是政策放松和新增资金进入,下一阶段预计总量政策还会持续放松,新增资金进入股市的过程也没有结束,从这轮牛市的逻辑来看市场仍有上升空间。《红周刊》:市场快速上涨累积了风险,人们对“神创板”的走势也直呼“看不懂”,您持什么看法呢?刘天君:下半年随着利好因素逐步兑现,反而可能是真正的风险发生时:(1)持续的货币宽松或将推高房价和CPI,使得政策宽松预期消退;(2)可能落地的美联储政策也会使得货币放松的预期下降;(3)IPO、再融资以及大小非减持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4)监管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逐步进入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阶段。投资者要在分享牛市盛宴的同时系紧安全带,准备降落伞。我认为,最佳策略是控制仓位、去杠杆、优化结构。
从历史的指标对比来看,目前处于换手率高点而不是指数高点,近期出现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结构性泡沫,剔除银行整体的估值,目前已经接近年高点水平。随着近期创业板和中小板屡创新高,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依然较大。市场快速上涨累积了风险,未来一段时间风格将继续频繁切换,但我们初心不变——依然寻找那些能够吸收泡沫、穿越周期的创新型成长股!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