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河北艺术"↑免费订阅本刊
艺术简介郭红星,笔名林溪,字若甫。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研究员。邯郸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国画院副院长。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和部队重大工程艺术创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作品和业绩先后在《美术》、《艺术界》、《美术时空》、《国画家》等国家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和介绍。多幅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国防大学、军委八一大楼等机构收藏。
主要艺术经历及成就:
年举办军旅青年画家郭红星中国画作品展;
年《天籁》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晴雪》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清风》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和风》入选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夏日朝晖》入选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郭红星画集》;
年《清风和畅》入选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蒙山新雨后》入选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从头收拾旧山河》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年中国文艺出版社发行中青年实力派画家《郭红星美术作品集》;
年《边关冷月》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协主办);
年《希望》入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年《铁脊》入选庆祝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美协主办)。
艺术文章
巍巍太行情
——郭红星的山水创作情感
我出生在河北磁县西部的太行山下,少年时,就喜欢绘画。虽然那时候还不懂得国画、油画的内涵,但是,太行山间的晨曦、暮霭、烟云、山泉等种种纯朴自然的美景却已经在我童稚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记得儿时在河畔玩耍,每至黄昏,一望见蒙蒙暮色中天边燃烧着的火红晚霞和水面上随晚风摇曳的淡黄芦苇,我就不由自主地被一种朦胧的激情所控制:真美啊,请停留一下!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萌生出了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希望用线条和色彩将这瞬间的美化作永恒。
我爱自然,也爱文学,每读到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时,我的内心就会萌生出一种冲动,恨不得立刻冲到原野上、跑到田埂头,奔到树林中,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幸福。生活中,我喜欢静静的融入大山倾听大自然的呼吸,聆听各种昆虫的鸣叫,把自己的思想灵魂融入大山万物,使其在山谷鸣涧自由飞翔。鸟鸣悠扬,溪水潺潺,仿佛幽静的山川装满了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的故事。我喜欢和山里人坐在田埂上,谈论耕耘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喜欢和山民们一起睡在舒适的热炕头品尝山野上的柿子饼和山楂干,听着山里的故事、伴着童年的回忆走入梦境。山里的夜静的出奇,可听到山崖上脉脉相通的呼应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它的神秘让我激动,令我迷恋,使我敬仰。
太行山脉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诸峰巍峨,大气雄浑,沟谷秀丽,魅力无穷,我陶醉于太行山苍凉冷峻的气魄,痴迷于太行山刚健朴实的情怀,折服于太行山奇崛硬朗的风骨。为了最大限度地表达对太行山的敬仰和热爱,我用心去观察自然,以墨色的干湿浓淡、皴擦点染,去表现幽暗深邃,沧茫浑厚,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感悟太行其无穷的魅力。我习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铺开宣纸作画,提起画笔,山的感情和人的感情同时来到我的心头,涌向我的笔端。这山、这水、这岩,让我魂牵梦萦,仿佛大山与我浑然一体,恍忽感到我便是一支画笔,心灵化做水墨尽情地在里面挥洒,“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一切都那么轻松、自如、愉悦!
陶醉于山水之间,酣畅漓淋地表现自然之美,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命运之舟转向何方,我都不会怨天尤人,畏缩退却;无论画坛风云如何变幻,我都会执著于内心的追求。这本画册的出版,是我近期努力学习与进取的总结,太行无穷的魅力将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在大自然中滋养灵感,尽情挥洒丹青,放声歌唱生命。年12月16日随笔作品欣赏艺术评论
磅礴大气幽若深远
——评军旅画家郭红星的山水画
“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品读郭红星的画作,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这种大气来源于画作格局的体势与气度,画面开阔,层次丰富,山势复杂而又多变,在笔墨、色彩的浑然交融中,展示了北方山河的壮伟奇观。郭红星生长在古城邯郸,那里人杰地灵,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流连之地。郭红星得先贤灵气,自幼就与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年郭红星应征参了军,走进军营使他的艺术天分更加有了发挥的空间。年他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文化管理专业,开始主攻山水画,在军校期间还有幸得到了王金星、李振求等老一辈画家的指导。校园生活里,他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以外,还系统学习了中国从五代到明清的历代国画名家的理论和技法,也学习了西画的写生透视原理,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郭红星创作的源泉。在工作之余郭红星便带上行囊,踏进太行深山去写生,攀登险峻的山峰,寻找适宜入画的景物,用心去观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郭红星认真遵循这一创作法则,长期在太行深处收集创作素材,体验生活,正是因为坚持根据写生素材进行创作,所以郭红星的山水画才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对太行的山脉、植被、幽居等景物了然于胸,因此画太行胜景时总是能得心应手。他用实践证明,山水画家只有深入生活、大量写生,才能绘出自然生动、具有鲜活气息的作品。
郭红星以粗犷的北方山水为基础,同时把南方山水的秀丽、细腻元素加进去,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使得他的山水画作品在磅礴大气中又透露出一丝灵动与精巧。在布局上,他采用“全景式”的构图,远、中、近景的层次,使画面饱满且充满张力,用细部、局部的变化加以调剂,使其画面生动而丰富。在墨与色的运用上,他求单纯、求提炼,有时用墨压色彩,有时又用色彩来衬映或补充墨韵,使他们造成交响的艺术效果。尤其在处理画面空间布局上,画家常说,作画好比下一盘围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作画也一样,宋宗炳提出“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完美的布局可以使画作在咫尺之间体现出壮阔的意境。画家以虚怀若谷之心,涤荡情怀、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在“物我两忘”的双重否定之中创造出通达、澄澈、清新的山水世界。看郭红星的山水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视觉冲击力极强。全景式的自然山水,灵动有力的松枝树叶。运用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远景以墨代笔,创造朦胧的远景映象,近处则用繁盛的皴法表现山石的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如郭红星在年创作的画作《清气觉来》,就以全景式的构图方法描绘了一幅广阔深远的意境。烟波浩渺间,一轮红日徐徐升起,云与雾之间山石峥嵘,远山只显轮廓,近山则拥有细致的肌理。再近处的松树则精细到甚至是密密的松针。画面富丽饱满,色彩明艳。看罢让人心境开阔,心胸敞亮。中国艺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画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超越有形的物质,达到通过外在世界感悟到内心的审美追求。画境即心境,有如此广阔画境的画家必定内心也有着阔远的心境。注本文作者:吴乐四,系《美术时空》杂志社社长艺术10月河北艺术人气排行榜名单
年10月(9月26日——10月25日)河北艺术人气排行榜阅读量超过千次的艺术家(及艺术消息)14位,分别是:常洪亮()、牛强伟()、青美协纳新公告()、陈一墨()、寇学臣()、刘晓()、杨海峰()、王建娜()、刘红()、郭红星()、冯建丽()、张彦斌()、刘硕()、郑兴我()。
河北艺术自推出人气排行榜以来,得到美术界及社会各界朋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