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图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5月8日,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高文龙先生做客上海第一财经《财经早班车·从华尔街到陆家嘴》栏目,就4月以来美股的强力反弹和当前美股以及A股科技股投资相关话题接受采访,高文龙表示,强劲的一季度财报使得很多美股科技股在疫情冲击错杀后纷纷修复估值甚至逆势上涨,带动纳斯达克指数和美股整体反弹。在美股带动下,A股相关板块亦表现较好,他认为科技板块后市将出现分化,而对比来看,中美科技股投资有所不同,投资逻辑亦应有所区别。
美股反弹之因:科技股表现强劲,流动性推波助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权益市场年出现巨幅波动,道指、标普、纳指的年度振幅(截至5月7日,下同)分别达到了39.79%、37.19%和35.74%,富时、德国DAX30、法国CAC40等指数振幅也都超过了30%。经历2月底至3月底大跌之后,4月份全球权益市场出现反弹,美股反弹强劲,纳斯达克表现抢眼,自3月23日最低点上涨了30.53%,基本收复了本年失地,而源自于纳指精选的纳斯达克指数表现更佳,年涨幅达到了4.22%,领涨全球市场。
连续熔断后大幅反弹,甚至进入所谓的“技术性牛市”,美股走势令人迷思。因何会出现这种走势?高文龙指出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型科技股表现抢眼,而这些科技股都是重要的指数成分股,所占权重大,对指数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的反弹厥功至伟。疫情爆发后,市场出现非理性杀跌,但随着疫情的常态化(美国较为明显),市场发现很多科技股在近期财报季披露的业绩比预期中疫情对科技股的影响要小,部分反而受疫情影响出现难得的发展机遇,比如流媒体服务商奈飞公司,疫情期间用户出现原有预期的成倍增长,该公司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以来涨幅接近35%。同时,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英特尔等权重成分股均表现较好,苹果不但从低点反弹了超过30%,今年以来也录得了近4%的涨幅,亚马逊和微软表现更为强劲,今年以来分别上涨了28.13%和16.80%。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均录得了年度正涨幅,上述个股都远远跑赢了标普和道指。
“我们认为很多大型科技股在一季报里面所展示出来的业务是相对比较强劲的,也就是说投资者之前给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期,但实际上通过他们的财报,市场重新修正了预期,基本面有效支撑了美股的反弹。”
二是流动性充裕。疫情爆发之后,各国央行迅速行动,对陷于瘫痪的经济体注入大量流动性,为了缓解衰退压力,美国推出了2万亿美元的强力救助计划,包括给平民发放现金,欧洲、日本央行同样开启资产购买并维持超低利率,德国甚至对居民存款收取费用,在此背景下,全球流动性十分充裕,尽管前期市场出现了深度下跌,但是充裕的流动性为市场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流动性将债市收益率冲击到历史极低位,资产荒愈演愈烈,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受益的公司,显得较为稀缺,反而受到了资金的追捧,对确定性的追求加速了资金流向一些大型科技股,两方面因素叠加,共同推动了美股近期的强势反弹。
科技股后市展望:仍需6月数据验证,分化将加大美股大型科技股一季度财报确实体现了不少亮点,但考虑到目前疫情仍在蔓延,而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力度也在走向放松。科技股接下来的行情将如何演绎?对此,高文龙认为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立足基本面,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抱团,但资金抱团的逻辑是基于对基本面的认可,没有实实在在基本面驱动的科技股要小心。仍以奈飞为例,该公司因受疫情影响付费用户出现大幅增长,整体的付费用户数已经高达1.83亿(主要是家居休闲影视需求的集中释放),而作为国外重要社交软件的Facebook,需求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仅就实实在在的影响而言,上述两家公司的基本面驱动因素非常强烈,疫情继续蔓延之际,资金没有理由看衰其前景。而受疫情影响,尤其是很多活动转线上影响,云服务受益。亚马逊、微软的云服务业务均出现快速增长。全球云服务龙头亚马逊的aws云服务业务同比增长了32.8%,营收达到了亿美元的新高。
第二,短期上涨速度较快,需注意预期修复后的回调。如果疫情好转,防控解禁,是否会对上述公司带来负面冲击?尤其是美国居民对线上消费的热情远不如中国强烈。对此,高文龙认为,从股价涨幅来看,市场有技术上的回调需要,确实存在潜在的回落风险。
第三,各家公司的业务各有不同,分化不可避免。比如奈飞,受疫情影响现在没有办法拍新影片。但是奈飞在一季报明确表示,二季度原定的自制内容将会如期上线。因为前期的储备内容非常丰富,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两个季度里面,不会看到它在内容储备上的困境,可以通过当前比较丰富的内容库,安全地再度过一两季度。而像亚马逊,尽管云业务的增长迅速,但另外一个核心业务——零售,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零售业务的成本快速上升。而苹果的零售受影响亦出现了小幅下滑。尤其是亚马逊提到,在二季度尽管它有可能还是盈利的,但可能要把全数经营利润投入到防御开支里面。市场大型的科技公司在业务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各不相同,普涨之后进入证伪阶段,分化不可避免。
高文龙总结认为,本次疫情对于美股的冲击和年甚至年的股灾都不太一样。对权益市场的影响在第一波整体冲击过去之后,是一个更加分化的趋势。有一些公司可能会受益持续上涨,一些业务能力较好的小公司,受益于本身充足的现金流,可以快速找到盈利点,在行业迅速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公司可能会持续受到疫情和宏观经济衰退的冲击,出现较大经营风险。
A股科技股:与美国似同而实异,投资注意三要点疫情之下,环球同气连枝,美股科技股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A股科技板块近期大幅反弹。半导体、电子元件、国产软件等细分板块4月涨幅居前,部分个股甚至创出了新高。以上述行业为主题的很多公募基金业绩也在近期大涨,超过10%亦不在少数。对于大涨,高文龙认为,A股的科技板块同样存在短期回调的风险。但是美股和A股的科技企业投资逻辑有所不同,投资者应当注意。
首先,美股科技行业注重当期业绩驱动,A股则更看重未来预期。美股的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市值较大,市场对其未来的预期相对较弱,而看重当期的业绩表现。A股则不同,由于发展阶段还在前期阶段,虽有一些两三千亿市值的高科技公司,但是较万亿美元体量显得还很小,所以市场更看重这类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对短期业绩较为宽容。体现在估值体系上,中美的科技公司估值差异很大,横向比较无法真正揭示风险。
第二点,无论美股和A股,科技股的共同点都是波动很大。尤其是A股的科技公司波动更大,这是A股市场的高贝塔和投资者结构所决定的,比如美股标普的年化波动率大概是十几个点,而沪深的年化波动率达到了25个点左右。A股的科技公司的可能动辄上涨五六十个点,也动辄会出现三四十个点的回调。对于投资A股的科技公司,为了平滑波动,减少交易损耗,投资者应当将考量周期放得长远一点。当然,这就要求对科技企业的评估更为审慎。
第三点,去伪存真,在A股的众多科技公司中,要找到周期性弱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股,而不是随着行业以及宏观经济起伏波动的“伪科技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消费电子领域,这一领域过去出现了很多牛股,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是简单的代工,并没有实现技术的更新迭代和跨越,其实这些科技公司都是典型的周期公司,抗风险能力十分有限。它们受到下游订单驱动,下游订单充足了,利润就会大幅增长,下游订单一旦受到冲击,股价很快出现戴维斯双击。这一点在苹果产业链的A股代工企业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要区分这种周期类的科技公司和弱周期的、真正能够抵御风险的科技类公司。
最后,基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投资细节处理上,要较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s/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