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理财顾问(ID:dzlcgw)
作者:理财君
在认识了风险之后,我们应该学会衡量风险和规避风险。同时,对于家庭来说,一些风险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规避或降低损失,也就是可保风险。
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风险呢?
理论上的风险,包括比预期更好与比预期更坏两个方向的变动。但一般人所认知的风险只限于朝着比预期更坏方向的变动,朝着比预期更好方向的变动不被视为风险,反而被视为运气。因此一般人衡量风险时可以用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及事件发生后的损失额或收入减少额来综合衡量。
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
理论概率
如当重复次数很多时,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为1/2;骰子任何一面出现的概率为1/6等。
历史概率
也就是从过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概率来推论以后类似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过去30年间,股市一年内下跌超过三成的概率为20%。但是,历史概率经常随着时空环境变化而变化。
预测概率
预测未来某一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通常也是根据历史概率,或者是理论模式来推演。如根据过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可以推测到未来一年发生通货膨胀的概率为10%。
发生事件后所遭受的损失
(1)明确的损失:如赌注确定的赌局,及可明确估价的个别损失。
(2)估计的损失:系统性风险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复杂,数额较大,损失不易明确计算,只能大略进行估计。
风险衡量的对照原理
(1)当输赢概率相同时,输的损失与赢的利得应该相同,才是公平的赌局。
(2)当两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时,发生后造成损失金额较大的事件,风险也较大。
(3)当两事件发生损失金额相同时,发生概率大的事件,风险较大。
(4)预测概率下估计的损失,不确定性比理论概率更高,所以风险也要比理论概率下的确定损失要高一些。
规避风险的方式
(1)事前预防。不去尝试发生损失概率高的事件,但这种方法也会相应地失去赚钱的机会或使生活变得无聊、缺少刺激。
(2)事后补偿。主要是以保险的方式,一旦损失事件发生,就会有一笔理赔金来弥补全部或部分的损失金额。
风险事件分类
(1)发生概率大,损失金额也大的事件。如战争期间到战区出差旅游,因可能的伤亡概率比较大,所以通常不容易买到用以事后补偿的足额保险。因此这种事件的事前预防远远重于事后补偿。
(2)发生概率小,且损失金额也小的事件。如偶尔丢失一回小钱,对人生整体风险影响不大,可以不用管。
(3)发生概率大,但损失金额小的事件。如有些人经常遗失随身携带的日常非贵重物品(如雨伞等),应该当作一种日常的耗损,列入预算内的支出。
(4)发生概率小,但损失金额大的事件。比如飞机失事或重大火灾地震,最适合用大数法则来分摊风险,应该以有限的费用安排好事后保险理赔金的补偿,下见图。
图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什么是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一般来讲,可保风险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1)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
即风险一旦发生成为现实的风险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只有损失的机会,而无获利的可能。
(2)有大量同质标的存在
保险标的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数量的充足程度关系到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的偏离程度,影响保险经营的稳定性。
(3)风险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风险的发生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是被保险人不愿承担的。如果损失很轻微,则无参加保险的必要。此外,保险费不仅包含损失成本,而且包括保险人经营的费用成本。因而对被保险人来讲,将轻微的损失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人在经济上是非常不合算的。
(4)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
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因为保险的目的,是以多数人支付的小额保费,赔付少数人遭遇的大额损失。如果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则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所建立起的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抵消损失。然而,在保险实践中,有些可保风险可能并不完全满足上述条件,如洪水、地震等巨灾往往导致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保险人在承保时力求将风险单位分散,这不仅可以避免大多数保险标的同时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可以保证预期的损失与实际的损失相一致,保证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在保险经营中,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责任,也能达到力求风险单位分散的目的。
(5)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在保险经营中,保险人必须制定出准确的保险费率,而保险费率的计算依据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所致保险标的损失的概率。这就要求风险具有可测性。如果风险发生及其所致的损失无法测定,保险人也就无法制定可靠稳定的保险费率,也难于科学经营,这将使保险人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如果风险缺乏现实可测性,一般不能成为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的条件也会随着保险技术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可保风险的基本条件,从而保证保险经营的科学性。因此,保险人在经营过程中界定可保风险时,坚持上述条件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往期课程
住房规划第一课|住房规划的流程
住房规划第二课|租房与购房的选择
住房规划第三课|购房与租房的决策考量因素
住房规划第四课|购房规划
住房规划第五课|换房规划
住房规划第六课|购房/换房的注意事项
住房规划第七课|住房公积金及房贷规划
理财基础第一课|什么是理财?
理财基础第二课|理财的框架和流程
理财基础第三课|理财案例和哲学
理财基础第四课|4种典型的理财人群
财务规划第一课|家庭规划
财务规划第二课|子女规划
财务规划第三课|教育金规划
财务规划第四课|婚姻风险规划
财务规划第五课|退休规划
财务规划第六课|退休金制度的两大模式
财务规划第七课|退休规划速算法
财务规划第八课|算算我们会有哪些养老金支出(案例)
财务规划第九课|退休年龄与养老金计算
财务规划第十课|养老金制度(上)
财务规划十一课|养老金制度(下)
财务规划十二课|养老投资工具的运用
财务规划十三课|养老规划中的几大误区
财务规划十四课|财富传承规划
财务规划十五课|财富传承案例
投资规划第一课|投资工具的基本特性
投资规划第二课|投资工具解析(一)
投资规划第三课|投资工具解析(二)
投资规划第四课|投资工具解析(三)
投资规划第五课|高净值资产配置工具解析
投资规划第六课|房产投资解析
投资规划第七课|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规划第八课|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原理(上)
投资规划第九课|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原理(下)
投资规划第十课|资产配置的原则步骤已以及案例
投资规划第十一课|投资风险的管理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谢谢!
理财君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s/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