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汇集众藏家的四十余件明式家具精品。木质上以黄花梨、紫檀为主,红木、榉木为辅。椅凳、桌案、床榻、橱柜等品类齐全,风格或简练淳朴,或雄伟圆浑,或文绮妍秀,或玲珑清新,广泛全面。明式家具,是家具版块的重中之重,灿若明霞,撼人心魄。
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拍卖时间:12月21日(周四)晚上7: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A厅
本次《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专场,特推出“移情正心斋”旧藏专题。Lot-为该专题的第一部分,后续会向大家呈献专题(二)。
“移情正心斋”书法为郑珉中先生为藏家题写。此部分拍品多数在《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家具卷》及《清代家具》等权威著作中出版。
出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家具卷》33号,北京出版社,年,第77页。
现藏北京龙顺成中式家具厂。此桌为圆腿、束腰。牙板为三条圆弧纹组成,最下面一根圆弧枨与桌腿相交,造型明快简洁,为典型明式制作手法。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家具卷》33号
明末
黄花梨圆裹圆方桌
97×97×87.7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依体型尺寸,此为八仙桌。采用优质黄花梨制,包浆莹润,纹理清晰美观。桌面以格角榫攒边平镶二拼面心,其中一拼点缀着可爱的小鬼脸,另一拼则起伏有致,犹如层峦叠嶂。桌面下设三根穿带支承。
桌面边沿与牙条为一体,采用劈料裹腿做法,边、抹五劈料,顶牙罗锅枨与劈料牙条实为一木连作,锼挖而成。桌下又安霸王枨,以加固联结。圆腿直足,用材粗硕。
整器面方腿圆,用料厚重,线条流畅圆润,颇具美感,做工精细,明快简洁,隽永耐看。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夹头榫独板面小画案
.5×73.2×82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此案以黄花梨为材,包浆和使用痕迹都十分自然。桌面以格角榫打槽平装独板面心,夹头榫结构,牙板沿边起细致圆润的灯草线,牙头锼出卷云纹。其特色在于两侧腿足,两根横枨之间打槽嵌装镂挖两个开孔的绦环板,应为渔门洞透孔的变化式样,底枨下面又安沿边起灯草线的素牙条。这样不仅增添了装饰,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更加固定间架的作用。
观明代版画,可见桌案用途多样,可随意搬动至屋中各隅。其比例有规可循,并且可依不同用途制作各式尺寸。一般认为案深逾60厘米者可曰“画案”,未逾者则为条案或书案。论尺寸,此案宽度为七十三公分,足供文士作画写字。其形态古朴,结构严谨,装饰独特,应为特别定制者。
参阅:古斯塔夫·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图版,地震出版社,年,第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丁40,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年,第页。
顶箱带座是明代四件柜的形式之一,即顶箱比本身的底座缩进一周圈,故上小下大,稳定而有趣。惟不论大型、小型,均不多见。大型顶箱带座四件柜,北京禄米仓智化寺有多具,柴木制,顺着佛殿的两面山墙摆放,内贮经卷法器。小型顶箱带座四件柜除艾克《图考》(版)所收一件外,只50年代在德胜门晓市见到一具,亦为黄花梨制。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明末
黄花梨包镶顶箱带座四件柜
.5×57.2×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根据王世襄先生记载,大型的顶箱带座四件柜多为柴木制,小型的黄花梨制者,仅在艾克先生《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收录一件,实例则只在上世纪50年代的德胜门晓市见到一具。
本例为大型黄花梨包镶的顶箱带座四件柜,因通常用来贮存经卷法器,亦可通俗地称为“经柜”。此柜正面和两侧都是平的,通体光素无纹饰,设闩杆和柜膛。柜门选择纹理优美的黄花梨包镶作,正面镶嵌莲花形面叶、合页及镂空吊牌。
柜内由上而下,第一层为屉板,第二层为抽屉架和抽屉,第三层为柜膛。柜膛用材同样纹理美观,下安光素刀牙板。顶箱内亦有一层屉板,更便于存放经书。顶箱底座光素,与下柜的简洁风格和谐统一。背面原漆灰,因历史久远,已呈斑驳之色。
明万历
“大明万历年制”款缠莲八宝纹描金朱漆大衣箱
69×69×97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此衣箱尺寸硕大,形制规整;且原配底座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朱漆地,四面及盖顶以描金回纹作边饰,各绘莲纹十六朵,分为四排,以枝叶串联,每朵上承一件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金色分深浅,花蕊、花瓣用赤色金,球状花心及枝叶用正黄色金。八宝分别用两种金色装饰。这是常见的组合,即八宝纹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和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箱体纹样的此种组合更为清晰,线条灵动,自然流畅,技艺娴熟。款在盖里,正中以泥金直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箱前面正中有鼻钮,以备穿钉上锁,背面有铜铰链三枚,两侧面各有铜环,因箱盖无子口,故在箱身两边及正面装有铜饰三枚,目的是起到子口的作用,这是典型的明代宫廷造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箱口嵌装的桃形铜饰件,是一般箱具所没有的,只在明代宫廷的衣箱上才可见到。此件大衣箱未见设有平屉痕迹,也无抽屉,与《明式家具研究》戊19缠莲八宝纹描金紫漆衣箱,在纹饰、技艺、铜活及尺寸上都类似。且同为“大明万历年制”款,唯此件衣箱底座犹在,富完整性。从髹漆衣箱的存世数据来看,目前可见三例:一是《明式家具研究》戊19缠莲八宝纹描金紫漆衣箱,二是吉美博物馆的朱漆衣箱,三是本例。三具衣箱中,唯独本例仍保有完好的底座,十分珍罕。其制作规矩,漆工考究,为明万历年间之宫廷家具,历经四百余年而保存至今,极为难得。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戊19吉美博物馆的朱漆衣箱
本次上拍此件大箱与嘉德年秋季拍卖会王世襄先生俪松居专场中的一件明万历缠莲八宝纹描金紫漆大箱的形制、纹饰及各处配件与款识均完全相同,唯有不同之处在于此件大箱为朱漆作地,而王先生旧藏大箱是紫漆地。明朝初年洪武大帝在位之时,朱元璋下旨,只准皇家所用的器物上才可以用朱漆和描金装饰。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还特别作了严格规定:军官和军士的箭囊都不准朱漆描金,违者处死。至此有明一代,朱漆描金即为宫廷皇家之代表。此件大箱乃是朱漆描金装饰,仅从这点就可断定其为万历时宫廷中所用之物。
出版: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甲48,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年,第34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35号,文物出版社,年,第74页。
有束腰二人凳的基本形式可以此件为代表。其工料均比前例考究,故已不是一般民间用品,而是官宦或乡绅之家的家具。原有藤编软屉已被改为草席贴面硬屉。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方材,直足,内翻马蹄,足间施罗锅枨,采用有束腰家具的基本形式。和前例相比,用材考究,尺寸较大,是一件比较正规的二人凳,而不是一般的民用家具。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
明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二人凳
×42×49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类似此形式的二人凳,统称为“春凳”。此件黄花梨二人凳,是标准器,有束腰,罗锅枨,坚实马蹄足。整器工料考究,纹理美观,线脚简练,比例适当,造型古朴,为二人凳中之精品。
明末
黄花梨大四件柜成对
×55.2×.5cm×2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大四件柜即顶箱柜,方角柜样式,体积较大,能容纳诸物,是非常实用的家具。同时,其用材贵重,制作成本高,陈设时颇具威仪,一般成对摆设,置厅房侧壁,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此对大四件柜以黄花梨满彻,如此大件家具用料异常华贵奢侈,且保存完整,十分珍贵。通体纹理清晰自然,流畅美观,色泽红润。由顶箱和立柜组成,尺寸硕大,颇有气势。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正面和两侧都是平的,设闩杆和柜膛。莲瓣形合页、面叶,镂空双鱼吊牌,做工精细。柜内中上部设抽屉两具,增加了实用性。下设闷仓,以放置不常用的季节性衣物或细软。闷仓下安刀牙,其上铲地浮雕相对的螭龙纹,纹饰灵动流畅,又以拐子纹来布局空间,整齐有序。四足穿铜靴。观其器表,除牙板、铜活外光素无雕琢,充分展现了黄花梨木本身的纹理之美和自然色泽。
整器精整大气,颇有气势,是难得的黄花梨家具。大柜背面标有“K.B.R.No.8-13A”和“K.B.R.No.8-13B”字样,盖为流传有序者。
明
黄花梨带券口三层双屉架格
87.5×43×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架格为方材,以立木为四足,足底穿铜靴。黄花梨制,用料厚实。以横板分隔成三层,每层前、后、左、右四面均加沿边起阳线的素券口。中部加抽屉两具,抽屉脸中央起似开光的长方形阳线,其内镶嵌瘿木面,纹理瑰美,与黄花梨木相得益彰。抽屉层两侧采用落堂起鼓的造法,细节考究。整器是明代的形式,简约疏朗,叠书置物总相宜。
清初
黄花梨鼓腿彭牙拐子纹四柱式架子床
×.5×cm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拐子纹是填布长方形空间时常用的纹饰,此四柱床的挂檐及三面围子便采用拐子纹,上下呼应。选用木材纹路美观清晰。图案采用攒接技法,工艺复杂,然整齐有序,工整如织。拐子纹沿边起阳线,中部表面为弧面,并锼出拐子回纹,可见制作用心挂檐悬枨打漥作。四角立柱兼用起线与打漥的做法,底有花瓣形柱础承托,新颖独特。
在存世的架子床中,四柱相对少见。此床黄花梨制,尺寸宽大,整器由床围、床身、立柱、挂檐等多件组成,各结合部位均用活榫衔接,便于分解组合。床面藤编软屉,下设三根穿带支承。边抹素混面,底压一道窄线。有束腰,束腰下设若有若无的托腮。牙板边缘起线,沿腿足而下,大弧度带飞牙床腿,整挖而成,工料颇费。牙板浮雕拐子纹,线条表面采用打漥作法,细节分外考究。整器选材、用料和做工都值得称道,且四面有工,每个角度皆可观可赏,端庄有度,繁简相间。在宽大的卧室陈设,实用又气派,冬夏两季可分别挂棉幛和纱幛。
清初
铁力木大方角柜成对
.5×56×cm×2
来源:移情正心斋旧藏。
此对方角柜以铁力木为材,外形方正,久经岁月,色泽沈穆。一封书式,无闩杆,不设柜膛,通体光素无饰,朴素大方。边框横材及立柱皆打漥作,细节经得起推敲。门板为纹理美观的面心,采用落堂起鼓的造法,颇为考究。柜内分三层,中部设抽屉两具,实用性强,门上镶嵌长方形面叶、合页及吊牌,柜腿之间安沿边起阳线的刀牙板,可见明榫。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精品向大家展示。
清初
黄花梨整挖下卷
63×30.3×10.6cm
下卷乃文房书斋中陈设清供所用,此件尺寸宽大,为黄花梨一木整挖,选料精美,不加雕饰而令人爱不释手。
形为卷书式,几面宽阔,纹理致密,清晰美观,包浆莹润,可见自然的使用痕迹。边抹均打漥作,细节考究。底部平直,置物稳固。此下卷小器大作,保存完好,品格高雅,为文房尤其是香道具上器。
5清初黄花梨中牌子喜上眉梢衣架
73×29×.5cm
据《鲁班经匠家镜》、明墓出图明器及传世实物来看,明代的衣架有光素和雕花两种。此件为雕花衣架,在搭脑之下加透雕花鸟纹绦环板装饰构件,即北京匠师所谓的“中牌子”。
此衣架黄花梨制,色泽温润,包浆自然,设计和制作精美。墩子用两根横木和八字形弯木各一根组成,新颖独特,上植立柱。两墩之间安直材组成棂格,使下端联结牢固,并具有一定宽度,可以摆放鞋履等物。中牌子绦环板上委角开光内透雕喜上眉梢和灵芝纹饰,一只喜鹊乍立枝头,另一只则穿飞于梅花间,刀功爽利,线条流畅,生动写实,玲珑剔透。中牌子上下横枨与立柱格角相交处,各安一根末端雕成如意头形状的铜条来加固。最上是搭脑,两端上扬,大脑与立柱联结处亦装铜条,并安如意云纹小角牙装饰。
衣架横材前后面打漥作,转角处在阳线上又造出凹面,遂使线脚处理上富有变化。而这些考究的细节都吻合衣架轻盈玲珑的特质,可见制作的精心。
此衣架的部分构件采用了贴皮工艺,不经仔细辨认难以发现。采用如此工艺是为了减轻重量,便于移动,由此说明此衣架是为了某种雅集特殊定制的家具。
明末
黄花梨高靠背四出头官帽椅
59.5×60.5×cm
此椅形制高大,经过几百年的磨损,高度仍接近一米二,超出一般官帽椅很多。整器造型挺拔,通体光素,典雅静默,优美恢宏,传递出强烈的威严感。
黄花梨制,搭脑弯弧很大,两端向后上扬,中部削出斜坡以成枕,枕部用大料锼挖而成,后面凸起,极富立体感,造型有力。后腿上截出榫纳入搭脑,穿过椅盘与腿足一木连做。三弯靠背板纹理顺直美观,扶手弯弧亦大。鹅脖后退,不与前足一木连作,鹅脖与扶手间安小角牙。坐面藤编新屉,下设一根弯带支承。边抹素混面,至底压一道窄平线。壸门牙板光素,仅在沿边起一道圆润的灯草线;两侧洼膛肚券口牙子亦采用相同做法。腿足外圆里方,安步步高赶枨,皆出明榫;正面和两侧枨下又安光素刀牙条。
清初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四柱式架子床
××cm
存世的架子床,六柱较为多见,四柱相对较少,各大权威著作中出版的四柱床也很少,《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和《明式家具研究》中都各收一例。
此为不带门围子的四柱床,三面围子均在中间加横枨,构成两个等分的空间,上下错落排列单矮老。挂檐四面施一木整挖的高拱罗锅枨,其上加双矮老,前后各五组,两侧各三组,排列有序而合理。挂檐以榫卯与角柱、床顶接合,四角支以下端出榫纳入床沿的门柱,门柱四面打洼,底承托子,新颖别致。虽然架子床的围子和挂檐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图案和造法、不必上下一致,但此床的围子和挂檐相对而言是统一的,皆为清爽简洁的布局,视觉上舒适连贯。
床面格角攒边装软屉,边抹立面光素,微有弧度,过渡微妙,上下各压一道窄平线,与顶架的造法一致,可见此床的制作工艺注重对称和统一。床身无束腰,犹如四面平式,牙、脚沿边起流畅的阳线。四腿方材,底承坚实的马蹄足。此架子床床面以上的构件均打漥作,可见细节的考究。整器黄花梨制,纹理清晰美观,色泽红润,包浆自然。其结构简洁,不施雕饰,但四面皆为看面,外观清丽雅致,格外赏心悦目。
5
清初
紫檀直棂式坐墩
径29厘米,高46.5厘米
来源:明月寻我轩旧藏
《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中,曾列举一例紫檀制直棂式坐墩,其直棂之断面如U形,外两角方而内两角抛圆,而此坐墩直棂之断面,则四角均扁方带圆,除此之外,两器之用料、造型、工艺结构乃至尺寸,均相类同,应属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即清初苏作精心之品。坐墩之造型,修度委婉,通明灵秀,清雅不俗。上下内外,彻用上好紫檀,乌莹光滑如美玉。其圆座面,边框六接,芯板两拼;天地出弦纹,饱满醒目;起鼓钉,腴润如围棋黑子。
王世襄先生评价此类紫檀直棂坐墩说:“实物仅见一对......与清式坐墩差别还是十分显著。腔壁用二十四根木条中夹短材斗合而成,实际上吸取了直棂窗及鸟笼的造法。”此件坐墩以优质紫檀满彻制作,油性大色泽润,合理运用了紫檀木条,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坐面圆形,上下各有两排鼓钉,腔壁采用二十四根木条中夹短材斗合而成,木条和短材断面皆为弧形,工艺考究,耐人品味。
参阅: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甲3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年,第30页。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29号,文物出版社,年,第69页。
5清初紫檀有束腰三弯腿二人凳
×50.5×52.3cm
二人凳,因便于两人同坐而得名。此二人凳采用优质紫檀制,坐面攒框装藤编软屉,席面平整光洁,边抹素混面至底压线,凳面底部有四根穿带支承。束腰与牙条一木连作,三弯腿,大挖外翻马蹄。牙条锼出洼膛肚式轮廓线,圆婉而完整。为保证坚实,采用了霸王枨,腿子上部安霸王枨;枨下端与腿子相交,采用“勾挂垫楔”的榫卯,上端则交代在凳面软屉下外面的两根弯带上。牙、腿圆格角相交,沿边起流畅的灯草线,延伸至足底,锼出卷云纹。整器简约流畅,做工精细,风格古朴端庄。
5清初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条桌
.7×65×88.5cm
此黄花梨桌,宽逾八十八公分,作画置书皆宜,陈设和使用灵活。造型标准,采用了明式桌类家具最标准的造型:束腰、马蹄腿、罗锅枨,规矩而雅致。桌面以格角榫攒边平镶二拼面心,纹理美观,清晰流畅,边抹光素,底有两根穿带支承。束腰与牙条一木连作。牙腿沿边的阳线是全器唯一的装饰,其余光素。罗锅枨为一木整挖,以齐头碰的形式与腿足结合。四足方材,高挑挺拔,底收高马蹄。整器结构严谨,造型简约,线条利落。
清初
黄花梨有束腰直枨加卡子花禅凳成对
64×64×49cm
此对禅凳的设计,明显受竹制或藤编家具影响,将整料锼出劈料的样式,做工考究。凳面藤编软屉,边抹锼出垛边的样式,实为一块木料,下有两根穿带支承。束腰窄细,与牙条一木连作,牙条、直枨均锼出粗细两根木材相连的造型,与凳面边抹的垛边样式完美呼应。四面横枨上均加一枚双环卡子花,典雅美观。四足外圆内方,直立落地。
参阅:古斯塔夫·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图版76、77,地震出版社,年,第97页。
清中
红木嵌螺钿石面鼓凳成对
D:49.5cm/H:52cm
此对鼓凳以沉穆的红木为材,形状似鼓,圆形坐面镶嵌云石,鼓钉、牙板及腿足上平镶卷草花卉纹五彩螺钿,赏心悦目。插肩榫结构,面下与托泥之间的腔体部分由弧形木构成一周海棠形开光纹饰,模仿藤墩,这种形状复杂,榫卯考究,制作难度大。托泥下承五矮足,玲珑别致。
鼓凳是可以随意陈设的家具,使用灵活。此对造型圆润饱满,气质典雅静穆,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客厅、书房、阳台摆放。
左:明龙泉窑坐墩
右:清代坐墩,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提到“坐墩”这一形式:“有一种常见的清式坐墩,形体兼有矬胖、瘦高两种,即四足造成如意柄状,匠师称之曰‘如意担子’,足间有的加劈料分瓣开光,近似菱形,有的则不加。它们多为清中期以后的广东制品,而苏式亦曾仿制。”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有一件嵌棕色纹理石面的红木鼓凳,著录在安思远年的《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实例》(ChineseFurniture:HardwoodExamplesoftheMingandEarlyCh’ingDynasties)一书中,为其中的图版(第页)。
参阅:《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二卷》图25,privatelypublished,HongKong,,第61页。
清初铁力螭龙纹独板翘头案
×46×94cm×2
按住下图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此翘头案尺寸硕大,铁力木制,用料厚实。案面独板,致密细腻,中间纹理若起伏高耸的山纹,两端装小翘头,轻盈上扬。夹头榫结构,牙条宽大,沿边起线,牙条上铲地浮雕螭龙捧寿纹,牙头铲地浮雕旋转的螭龙纹,以腿足为界,每边各有一只大小螭龙,实为“苍龙教子”图案,以拐子回纹作结,线条流畅清晰。
腿足方材,为外撇香炉腿的造法。前后腿足间置管脚枨,枨上挡板透雕相向的螭龙纹图案,尾部为卷草形,头、爪吸取了走兽的形象,特别之处在于龙翼龙尾还阴刻了拐子回纹。整器雕刻精湛,曲线灵动饱满,玲珑剔透,富有韵律。
-完-
联系我们《投资艺术》栏目自年开播以来,已成为深受业界认可的艺术品市场报道分析栏目。节目报道艺术品市场最新动态;邀请业界专家解析艺术品投资趋势;分享藏家成功收藏经验;畅谈艺术家人生经历。我们将秉承专业、认真、客观的精神为您打开艺术品投资大门。
《投资艺术》出品人王军
战略合作伙伴:
年9月21日,《投资艺术》电视栏目与上海商海律师事务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主要领导均出席了签约仪式。自协议签署之日起,《投资艺术》电视栏目由上海商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投资艺术》媒体·联系人:
(任瑾)
(张颖)
(陈伟国)
业务邮箱:artjuku
.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什么是白癜风图片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s/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