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会吃的国度,食物在中国能成为一门艺术或是一种文化。在中秋除了各类月饼水果之外,肥美的蟹一直都是中国人可不或缺的一道好菜。附庸风雅的古人不仅会吃蟹,在吃蟹的时候也不忘为螃蟹赋予更多的意义,让吃蟹显得更像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而在中国,螃蟹不仅能吃,还能用来"送礼",自古以来有关"蟹"的收藏品就层出不穷,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蟹礼"呢?让我们从以下文物来作解答。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此鼻粉彩烟壶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乍看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似为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
由于螃蟹有坚硬之甲壳,而且《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芦苇之"芦"谐"胪"音,因此,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寓意"传芦"或"黄甲传胪",我国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第一名为"一甲传芦",代表状元;第二名为:"二甲传芦",代表榜眼;第三名为:"三甲传芦",代表探花。藉此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
白玉双蟹
此玉蟹把件玉质莹洁油润,玉理精坚,包浆光亮柔和,蟹脚处隐约有透明之感,包浆沉稳温和,散见金黄沁色,螃蟹随形施意,匠心独具,栩栩如生,妙趣天成。
自古人们喜欢将螃蟹坚硬的背甲引申为坚不可摧的力量之意,后在人们流传相赠的过程中,逐渐又发展成为"富甲一方"、"和谐八方"的喜庆寓意而流传至今。现而今,"敢蟹"寓意为敢吃螃蟹即改革创新和勇士精神。"敢蟹"与"感谢"谐音,传递了感恩美德。
竹雕荷蟹图香笼
竹雕荷蟹图香笼器身用深浮雕、透雕法满饰荷花、荷叶及螃蟹。花形有翕张有盛绽,各具奇姿;荷瓣柔婉,藏露显隐,化入切出。荷叶迎风舒扬,层层交叠;叶背有筋脉隐起纹,细入毫发。荷叶翻折之间有螃蟹盘踞,蟹甲起伏坳突,壳缘锯齿般参差;目嵌黑色角柱,挥舞双螯,点睛之妙的将荷塘清趣的画面传神写生。
荷花与螃蟹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荷花加上螃蟹,可谓是富贵双全。中国民间以荷花、螃蟹组合为图案的工艺品不少。但这个组合多见于杂项,如文人书房里的一些小玩意儿,砚台、笔洗、镇纸、臂搁之类。
如今是"和谐盛世",螃蟹与荷花不再分别寓意"富"与"贵",而经有机地统一起来,代表"和谐"。寓意美好的大闸蟹越来越受欢迎,成为礼品市场上的佼佼者。在书画市场上,荷花螃蟹图也很是走俏,既高雅又"和谐",除此之外,也能祈望家庭大富大贵、福泽绵延。
《荷蟹图》
联系我们《投资艺术》栏目自年开播以来,已成为深受业界认可的艺术品市场报道分析栏目。节目报道艺术品市场最新动态;邀请业界专家解析艺术品投资趋势;分享藏家成功收藏经验;畅谈艺术家人生经历。我们将秉承专业、认真、客观的精神为您打开艺术品投资大门。
《投资艺术》出品人王军
业务联系:
(陈伟国)
(任瑾)
(潘刚)
业务邮箱:artjuku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