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比国内美术系很多美术老师要好)
我试图进一步进入希特勒的内心世界。年4月20日,小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Braunau)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他是奥匈帝国一个海关职员在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均幼年夭折。只留下哥哥和妹妹保拉·希特勒。年父亲退休这一年,年满6岁的希特勒在一家公立学堂念书。然而,此后4年中,希特勒在林茨附近的许多村庄里搬来搬去。直到希特勒12岁,已搬了7个地方,5所学校。从小就在天主教世界里受洗的希特勒,在兰巴赫附近的本笃派修道院学习了2年,他参加了唱诗班,选择了唱歌课。根据他自己的记载,他梦想当个神父。看来,信耶稣有利于世界和平。大概率是天主教没有给他留下太美好的记忆,希特勒后来在成为独裁统治者之后要清算当年与基督教世界的仇恨。这又证明,在原生家庭失败后,美好的宗教选择,仍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文明。仍然请原谅我,这篇文章居然要把我尊敬的教授和我最反感的一位独裁统治者、战争狂人联系在一起。而且,分别讨论了一个中国人“儒释道”的精神世界,以及一个德国人极度自卑而敏感、又脆弱、却又有着惊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性格特点。的确,若非当初为了挣钱和养家糊口而去绘画,或者出生在一个财务相对自由的家庭,有过原生家庭里爱和安全的温暖,或者说在教会里感受到了基督之爱,德国可以更为美好。这么说来,人类的尊严与自由,实在过于脆弱,需要我们精心守护。(于建嵘教授和他的油画。
我某朋友说是“苦大仇深”。暗黑是他绘画的主基调。
我相信未来中国美术史会留下他的名字)说到这里,本文接下去想进一步指出:那就是对绘画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单单有利于养家糊口,也不单单有利于个人修养水平的提高。实际还有利于我们进入人类历史,去体会重大的时代变迁中各种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也就是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与文化。而这涉及政治史、经济史,甚至是革命与战争史。最近,应普世佳音中文部主任安平牧师之邀而写的《公义与良善:自由民主的十字架路标》一书,经出版机构授权,开放了PDF版版权。也就是说,只要你乐意,都可以免费阅读这本书。年,安平牧师希望我写本政治学教科书。年,我给了类似政治神学的书稿,安平牧师却说,还是多讲故事,多点政治学。到了年交稿,《公义与良善》这本跨国别的比较政治学图书,就达到了安平牧师的要求。书稿收录了一系列电影介绍、绘画介绍、有政治人物的典故,还有好多副地图,甚至还有课堂小组讨论内容设置等。到了这个时候,安平牧师和我都觉得,这是一本相对好可以的教科书。本来是献给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周年,不过,在工作上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就在年五四前后出版。回到绘画。《联邦党人文集》三位作者、美国建国之父亚当斯和杰斐逊等人的油画,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油画、独立宣言的签署油画,还有马丁路德“这就是我的立场”油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油画,还有俄国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等一系列世界名画,以及以主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死而复活为题材的一系列宗教名画,都收录在本书里。好在这些画都是几百年前的,在美国已是公共版权,就能合法地收入到《公义与良善》这本政治学作品里。这样,即便将原稿删除了几十幅绘画,这本书的PDF版本仍然达到了M。请原谅这些画实在太多,没法全部传到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