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的作用是什么?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真的如我们幻想的那样吗?读完大学本科还需要深造吗?高等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在作者研究美国的教育系统于年出版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
在中国,在世界,上学的目标从来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知识。获得一个文凭,从而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才是目标,在大部分人眼中教育一直有一个“神话”,它能让人突破阶级,获得上层社会的生活。也就是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这是事实吗?似乎新闻里、报道中、甚至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在本书给出了答案,这不是事实,教育与事业成功表面上是有正相关的,但实际上事业成功主要与家庭背景成正相关。当然这里是忽略个人努力的。
文凭的通货膨胀是如今的一个重要现象,那么文凭的作用是什么呢?文凭代表着一张通行证,它能换取一个好的挑选工作的机会。在作者眼中,教育无法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也不能提供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但它能生产文凭,设立一种障碍来区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让拥有文凭的人获得一份闲职,所以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投资换取社会地位的方式。当然教育不仅只有这一点作用,教育能把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留在校园,因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社会已经生产过剩了,需要的是消费而不是生产。结合我国国情来说,我国出现生产过剩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扩张也是在年,我认为这是有联系的,在温铁军教授的网课中提到过当时的家电下乡,如今的一带一路,都是解决生产过剩的途径。(可能有人说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生性矛盾,我们是社会主义为什么会有?我们虽然说自己是社会主义但其实我们是国家资本主义,想了解的可以去看温教授的网课。)教育还具有福利分配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接受义务教育,可享受一部分国家对于公民提供的隐藏教育福利,而高等教育其中也包括了全体公民共有的隐藏福利,但有一部分人没能享受到——高考失利人群。所以其实教育是有一定的促进国家平等的作用的。通过思考,我认为在本书中作者论述教育的作用这里是有些偏激的,教育对于理工科并不是那么毫无用处。
对于大部分工作来说,是不需要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的,而且据作者调查大部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并不是在学校中学到的,而是在实践中,作者甚至轻蔑的说学校对于学习是个极其无效的所在。那么深造的目的是什么?有一部分是因为可以用昂贵的教育投资来减少自己的竞争者,从而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当然,这只是部分,但当大家都如此去做时,文凭的通货膨胀就产生了,最开始好工作的门槛是高中文凭,然后是本科文凭、研究生文凭、博士文凭然后无限的发展下去。接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延长,但实际上导致的是教育过剩,浪费人的生命。
既然本科教育中许多课程对工作毫无帮助,本科生过剩,而技术性工人又供小于求,那为什么不减少本科而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呢?事实上,在社会文化中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低于本科教育的,是不能去接受本科教育的人去的失败者之地,所以人们对本科教育趋之若鹜,只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去接受职业教育。就如同西装一样,西方文化的强势,所以西装在世界上传播开来并认为是正式的,好看的服装,而其实西装穿起来即不方便也不御寒。连西方人都被认为是优秀的人种。而在汉文化强势的时候,汉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
教育扩张是减弱了社会不平等?还是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并把其正当化了?这还在争论中。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早期的高等教育在上层阶级的眼中那只是一段充满乐趣的人生插曲,它的作用是将上层阶级的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成为朋友,或走向门当户对的婚姻,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个门槛。而在底层,高等教育是改变人生的地方。虽然对比起来很让人绝望,但事实就是如此。教育欺骗了很多人,精英们或者上层阶级的人几乎都拥有最好的教育经历,但拥有最好的教育经历并不一定能成为精英或成为上层阶级。人们很容易将二者等同,也很容易陷入幸存者偏差,眼中只看到少数的成功者,而忽略大部分的失败者。
最后,我认为虚伪的功能主义提倡的将大学教育进行更多的技能培训去掉那些“无用”的课程,并不是正确的也不是我希望的,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娱乐、艺术、文化这些才是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东西,而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才是大学的终极目的。
白洋渡谢谢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