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行情普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财富集聚越来越快;其次,全民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达到了一个历史高位;第三,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也让财富的拥有者或管理者们需要寻求货币避险的渠道。
货币避险通常有三种渠道:房地产、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如今房产投资被限购,股市又不景气,而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回报却居高而稳定。据雅昌网公布的相关调查报告中显示,过去十年,所有被交易一次以上的艺术品的价格指数创造了约11%的年收益率,超过标准普尔大盘股指数和其他绝大多数的资产类别,包括债券和日用品。正因为如此,艺术品投资市场对于游离在股市和楼市之外的游资具有“致命诱惑”,而游资的介入又像一针“兴奋剂”,助推艺术品投资市场行情全面上涨。
艺术品似乎进入“全民投资”时代,很多人为“跑赢CPI”,而将艺术品市场视为继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近两年的拍卖会上,活跃的“生面孔”越来越多,不仅传统的书画、玉石、瓷器等藏品获追捧,艺术文玩的一些杂项收藏,如景泰蓝、文房用品、铜器、沉香等,以及另类收藏,如精品酒、邮币卡、火花等也集体升温,范围涵盖了各级市场。
《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逾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多项,多万收藏者热衷此道。据估计,在年中国将具有16万亿元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
专家认为,艺术品行情的上涨还将持续。一些艺术品虽然目前价位已高,但从长远看,还可能会继续升值。比如翡翠,从年至今翡翠的市场价已翻了一倍,但一些资深玉石玩家认为未来3年-5年,翡翠的升值空间还将有%-%,这也促使收藏热进一步升温。但是,相当多的收藏者是抱着投机、投资目的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上海市收藏协会专家透露,现在加入的会员中,60%-70%是抱着赚钱的想法来的。投资泡沫端倪可见?
专家介绍,往年,一件艺术品拍卖价超过千万元,就算得上新闻了,但在近两年千万级拍品比比皆是,单件作品拍卖价格频频过亿元,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也频频突破亿元,涨幅惊人。
艺术品拍卖价屡创新高,其是否有投资泡沫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对此业内众说纷纭,一些专家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在发展,只要通胀压力还在,艺术品就难说有泡沫,从长期来看其还将上涨。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目前,古代艺术精品、材质稀缺的艺术品、原本就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收藏品(如邮币卡),还有另类收藏品(如酒)以及一部分中国当代书画作品,这些市场热点都有人为炒作的痕迹。
艺术品市场的行情普涨,势必会增加投资风险。专家介绍,艺术品投资有三道门槛,一是钱,二是专业门槛,这道门槛普通人短时间里难以逾越。第三是交易门槛,楼市、股市都是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买卖均十分方便,但艺术品市场则是一个小众市场,你想要的东西未必买得到,而你想套现的时候,手里的艺术品却未必卖得出去。因此,专家认为,艺术品投资要规避风险,必须恪守投资法则。记者经过网上搜索,发现不少专家重点提醒三点:
第一是做足专业课。艺术品投资水很深,不仅不同画家的作品价格差异巨大,就是同一个画家,其作品的价格也能相差百倍千倍以上。毕加索画最贵的卖了一亿四百万美元——拿着烟斗的男孩,但是大部分的作品还是它的零头,只有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艺术品与普通投资品相比,它的定价体系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在外人看来细微的差别,可能反映在最终价位上就是几个零的差距。这就决定了这个市场虽然馅饼很多,陷阱也有不少。比如日本在经济最发达的时候,不少日本企业家以最高的价钱买回很多欧美大师的作品,这几年,日本很多的企业成批地卖出当年买进的艺术品,价钱只有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
第二是买不同货进不同场。应该清楚拍卖市场与画廊的不同功能,要买稀世珍品或者古代近现代作品以及当代名家的早期作品就去拍卖市场,而对于当代艺术家的新作和普通艺术品,应该去画廊购买。
第三是长线投资,忌短线炒作。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对你或者你的朋友,有所帮助或启发,可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加公众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