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类上分,艺术品基金的盈利模式有两种,分别是投资收益获得型和融资收益获得型。从严格意义上讲,融资收益获得型可能根本就不能算艺术品基金所特有的一种盈利模式。本文着重分析投资型艺术品基金,即投资收益获得型下的几种盈利模式。
以投资绘画作品为例,盈利模式可分四类
一、通过拍卖买卖艺术品
这一模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二级市场买卖。和证券的二级市场买卖一样(如股票投资基金),这一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大势的把握,即什么时候发行该基金;二是投资顾问操盘能力,即什么时候入市、买什么画、什么时候卖出等。由此可见,这一模式的弊端正和股票投资基金一样,巴菲特式的投资管理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势的把握又是件很难讲对错的事情,故而造成该模式的盈利性不一定强,这也是所有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获利的产品的通病。
但是,这一模式除盈利性外,优点甚多:
首先,这一模式在艺术品购买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其道德风险较小。
其次,手续齐全、合法性有保证,拍卖行购入的艺术品一定有发票,若是购买的艺术品够得上文物级别的,通过拍卖行买入可为持有和卖出该艺术品提供合法的保障。
再次,通过拍卖行尤其是大拍卖行购入的艺术品一般历史沿革清晰,赝品的可能性小,即使是赝品对基金产品所造成的影响也会减少。虽然赝品一直是困扰艺术品投资的一大问题,而国内有缺乏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但从投资实例来看,一些历代仿作,即使属于赝品也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故如果是通过大型的拍卖行买入,即使有质疑声为赝品,但仍然能在未来出售一个较好的价格。
最后,通过拍卖行购入艺术品,其历史价格更清晰,适用于定量或模型分析,符合金融产品制作过程中形式上的要求。
由此可见,拍卖行买卖模式更符合金融产品标准化的要求。
二、海外收购模式
近年来,去海外收购艺术品十分火热。如中诚信托的天物馆1号中国瓷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谈到了要从国内外购入中国各朝代精品瓷器。海外收购模式就如同贸易,其盈利来源的原因在于境内外比较优势和禀赋的不同。具体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内经济持续繁荣,购买力大幅提高,对中国艺术品的需求大幅提高,而海外则恰恰相反,金融危机后,艺术品价格整体下滑,在境外的中国艺术品也同样“便宜”了。
2、境内外文化和艺术审美的不同。由于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许多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在海外得不到真实的体现。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譬如有人仅用元就买到了一个清代的笔筒等。
3、我国历史悠久,文物繁多,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较少,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同度不同,比如有人花了多万元买到了嘉庆皇帝的私印,有人花英镑买到了乾隆年间皇室的珐琅彩杂件,相关例子不甚枚举。
所以,该模式的盈利性是较强的,属于一级市场收购,二级市场出售的模式。还带有“捡漏”的成分在,历史盈利数据可能从几倍到几千倍不等。但是,其风险也不言而喻。首先是道德风险,元买来的笔筒,在国内卖出时可能就是00元。其次,真伪问题较大,“捡漏”需要果断决策,不可能看准了还请专家去看看,仅凭投资顾问一家决策。最后,涉及文物、入关、发票、手续等后续事件较为繁琐,尽管可以通过文物商店办妥一些相关手续,但总有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最后出售时产生问题。
三、从艺术家手中购入
直接从艺术家手中购入艺术品的价格一般而言一定是低于其市场价的,因为许多艺术家专注于艺术创作,并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dhg/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