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飞速发展,资本和金融工具的介入已是大势所趋,但究竟该如何介入?在这条路上已经行走多年的西方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1,中国不要单纯复制西方
西方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很早,在确权和评估、拍卖环节上都有一套成熟体系,很多藏家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家族式藏家,收藏的心态与中国藏家迥然不同,西方艺术与金融的对接正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罗伯逊介绍,英国在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专业的艺术类基金,二是像摩根大通、瑞士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大型国际投行为客户提供的私人艺术品理财产品,这些银行也会自己收藏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向,比如摩根大通银行从建立之初就开始收藏艺术品,历经百年,收藏量很大。“事实上,英国在艺术与金融的对接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胆,是非常谨慎的,走了几十年也就跨出了这几步。”
王春华曾经就职于德意志银行,为私人艺术品理财产品的高端客户服务,她说即使是资本雄厚的国际投行在出售这类产品时也非常谨慎,首先在风险控制上,会将风险承担能力差的投资人拒之门外,并且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很长,一般是5至7年,这对需要更多现金流的投资人来说,其实不是理想的投资工具,愿意投资的大多不是投机客,而是对艺术真正有兴趣的人士。
此外,在欧洲,用艺术品做抵押贷款不是所有银行都接受,因为艺术品的评估偏于主观化,很多银行无法做出专业判断,比如德意志银行虽然接受艺术品作为抵押,但绝不会取决于个案,而是根据客户提供的艺术品类别和历史数据作出分析,像市场情况难以预测的当代艺术品就很难获准。
而对于中国艺术界北京白癜风那里好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dhg/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