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到北京定居的外地画家很多,其中有大家认识多年的书画名家,更有知名而未曾谋面的新秀。阅近代美术史,20世纪早期,上海、北京中国画界人材荟萃、盛极一时,号称海派、京派,但稍加注意便知在那些大家名家中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并不多,海派大家虚谷是安徽人,蒲华、任伯年、吴昌硕都来自浙江。京派画家更是来自全国:齐白石来自湖南,陈半丁是浙江人,陈师曾江西人,张大千四川人,只有溥心畬是皇族中的姣姣者。这里有人材汇集、流动、竞优和淘汰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以后,这个规律被违反了,人材的汇集和流动都在计划体制下被人为或扭曲或停止了。人事、户口、粮食种种制度把人永远钉牢在一个地方,哪怕你才高八斗自己想进北京只是个梦,而北京、上海的螺丝钉们既不能也不愿到其他适合自己的地方去,一湾死水般的环境谈何繁荣与兴旺。
《朋友》
新时期以来最大不同就是人们有了实现个人理想与愿望的机会与自由,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材纷纷来到北京,北京画坛将很快成为精英汇集、繁花竞艳之地。画家汪国新就是近年来到北京定居的一位,从此北京又多了一位能干的人物画家。他的根系在长江边,他是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协会员、三峡画院院长。在长江三峡大坝边的这座名城里他功成名就,如今他来到北京是为了在艺术和事业上登上更高的出发点。
《龙马精神》
人到中年的汪国新,早期是很有成绩的连环画家,80年代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中国画艺术学习和探讨。他是位很优秀的画家。我称优秀的意思里包括他对艺术事业的认真与执着,其献身精神令人感动。80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激烈竞争下,连环画市场逐渐走低,汪国新和他夫人作家郑桂兰用了十年时间,合作了《长江三部曲》连环画宏篇巨制,内容概括了长江两岸从至年、跨越上下游数千里发生的历史变迁,总计多幅,每幅画面都经过精心构思设计,人物、环境、建筑、道具种种包罗万象,每幅画都有独立的欣赏性,真是空前浩大的工程。中国连环画几十年的辉煌成就,构成中国美术事业一道独特的景观和历史。而连环画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讲起来,连环画和人物画属不同画种,艺术规律法则不同,但二者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连环画的白描功力正是人物画的基本功之一,所以,也讲不清许多著名人物画家是曾经兼作些连环画呢,还是由连环画家改来画人物。
《雄立东方》
汪国新先生也是连环画和人物画兼作的,大约这几年多作人物画,我在他的画集里和家中看到他用了主要精力在画大幅人物作品。他的人物画大多是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取材,也有一些取自现实生活的如抗洪等,许多画在丈二宣纸上淋漓奔放的挥洒,令人感到这位画家心底有不止一股热泉在不停地喷涌,他说还有大量的作品来不及拿给我看,我想这真是一位创造力惊人旺盛的画家。
汪国新先生给人的印象是气宇不凡、健硕身材、沉静温和、谈吐风雅,很不同于他画面上的热情奔放,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看画集读到他的自述,知道他自幼及后都是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困顿的情况下渡过的,经历了“文革”动荡,多少人沉沦了,他却努力闯了过来,学业有成,其中,筚路蓝缕颠蹶奋起的经历恐难尽述。我想正是绘画的才能和对绘画的热爱,使人能超越任何困顿及至自我并到达精神的彼岸,这大约也是我们这些有幸过来的人的共同历程。
《超越》
汪先生在画完《长江三部曲》后,又制作另一件百米长卷《万里长江风情图》,此件不仅篇幅长,更主要的是以人物风情为主体画了长江上下游沿岸民俗民情,全方位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中呈现的勃勃生机。在长多米绢面上有难以数计的场景人物。此图实际是《长江三部曲》的姐妹篇,虽然它没有具体的情节,但观众几乎可以想象出那里边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件作品把做为连环画家的能力、素养、才力更作了一次集大成的发挥。汪国新先生的人物画大多取材于历史和文学作品,也有部分来自现实生活,如抗洪和民俗生活等。汪国新自幼生活在长江边上,这里是楚文化源头之地,历史文化遗留相当丰富,古史传中讲楚人尚鬼,即民俗中有更多的神话传说,巫祝祭葬活动中古风流传使得民间文化中更多神秘动人的成份,加之长江上下又是当年魏、蜀、吴三国交错的古战场,曾引起多少诗人学者凭吊兴叹。汪国新有很好的历史文学修养,又有一位文学上有才华、有成就的夫人辅佐,所以他的人物作品中历史和文学的精神相当突出。
《威震华夏》
观其画作,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极强,英雄豪杰、忠肝义胆、凛然正气、掷地有声。如取材于《三国演义》,他画关公长作《单刀赴会图》,表现面对强敌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和英雄必胜的信念,以滚滚长江的惊涛骇浪烘托一曲苍凉的历史悲歌。中国历史文化中对忠、孝、节、义典型人物的颂赞,传承着深刻的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于当下物质逐渐丰富而精神相对贫乏的努力奔小康的人们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传统的民族道德教育同样不可偏废。汪国新先生人物画中的奔腾激越的旋律是十分可贵的。他创作了多件《水浒》英雄人物肖像和故事画面,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爱憎分明的价值选择,讴歌正义、善良、友谊、爱心,这是画家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和题材泉源,同时他又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说教,他没有把人物脸谱化,相反,他赋予那些文学人物以生动具体的个性化的形象,包括鲁智深的鲁莽中的温厚、李逵粗豪中的天真都画得如同其声。其他取材于历史、文学的人物,包括了儒、释、道三教九流,非常丰富,如传说的虎溪三笑故事、老子出关故事、钟馗传说故事一一见于笔底,组成极其宏大的历史人物画卷,可见画家历史文学功底修养和画思想象力之弘富。
《肝胆相照》
汪国新先生人物画技法上、艺术表现上也很有特色,看他的作品首先感到气势足、放得开,直面丈二丈六大画面,笔法流畅迅捷超逸,有举重若轻之感。他多年画连环画,速写功底强,人体结构、动作、各种角度透视以及面部表情、动作表情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挥酒淋漓。他的笔墨流动性强,以白描为基础,向着丰富、深厚、立体的技巧过渡,同时涉及山水、花鸟、走兽等等科目都很精能,很好地托出主体人物,所以他的画面不仅人物动作生动,表情也十分丰富,突出了不同年龄身份人物的性格,达到相当的深刻性。如他画《虎溪图》,源于宋人传说东晋时庐山东林寺主持惠远、道人陆静修和儒家诗人陶潜三人共话走到寺外虎溪大笑而别的情节。这是个较好发挥的题目,繁简皆可,实笔意笔咕宜,全靠画家各人理解想象,就夸张成漫画式也矣不可。汪国新这幅着意在人物形象与表情的生动上,他把高僧惠远画为梵像,以突出其和尚身份,陆静修与陶潜一白髯一黑须,有大笑、有微笑,画得有声有色。画上白云流动或有意点明庐山这一特定场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人物画有重大发展,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注重造型写生训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动了主题性人物画的发展,以黄胄为代表的从生活速写演进而来的人物画更为生动而富于情趣。80年代以来人物画又呈多元方向发展,汪国新先生的人物画技法风格更侧重于线描用笔,意笔纷披若不经意,正是传统精神一脉。
汪国新北京书画院
就我个人观感,以汪君绘画天份、造型功力和很好的文化素养,其人物画艺术向更高境界的攀登,是指日可期的。因此,我更高兴地期待着汪国新这样的英才画家聚集北京,推动中国画事业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有更宏丽壮观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