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市场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再加上艺术品投资风险小、高回报等特点,导致了民间收藏异常火爆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年我国各地涉足各类收藏的人数已超万人。如今,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美元大关,这个数字还将逐年递增。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抢占先机,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呢?有专家认为,要想成功投资艺术品,就要在了解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同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艺术品投资观念要正确
艺术品投资,不同于房地产和股票投资,它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沉淀周期。这个周期常随艺术家创作周期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景泰蓝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同禄大师现在基本处于创作的巅峰期也是晚期,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最为成熟,也最具市场价值。若干年后,势必还将爆发出惊人的市场价值。
很多人想问,现在市场上还会有这样低价买到升值空间巨大的艺术品的机会吗?实际上,只要艺术品市场存在,就会有市场机会,当然前提是你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良好的投资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的作品也只有数百元,年北京荣宝斋范曾四尺整张《人物》精品挂牌价只有8千元,且这一价格无人问津。然而,10多年后,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过去的机遇也是够大的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那时吃进吴冠中或范曾的画并立马转手,恐怕很难赚钱。同样,现在市场上买进字画转手要赢利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艺术品投资需要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艺术品持有的时间越长久,未来的市场价值就会越高。
二、艺术品投资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定力”
长期致力于古代书画研究与艺术评论的著名媒体人何光锐先生曾在他的文章《眼力是一种“定力”》中指出,眼力是鉴定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他将“眼力”理解成为“定力”,还格外强调了保持平常心的佛家思想。意思说,看待一件艺术品,不仅是专业鉴赏能力的展现,还是个人心性的沉淀。
投资艺术品,常常会遇到这样三个问题:真假问题、优劣问题、价值问题。而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也还是“定力”。定力,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在长期学习艺术品投资知识的同时,真正爱上这一行业,不管遇上什么样的艺术藏品都能用专业的鉴赏能力来评价藏品的价值,而不是盲目地“以赝当真吃进、以劣当优买进、盲目高价吃进被套”。
“以赝当真吃进”,是艺术品投资市场中最为常出现的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股市中的暴发户曾杀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定力,不知艺术市场的水有多深,最终因大量吃进赝品而退出市场。
“以劣当优买进”,买家的损失也会很大。拿字画来说,一件好的作品与一件差的作品价格也有着天壤之别,既使是同一名家的作品,也有高低和优劣之分。
至于“盲目追高、高价吃进被套”的现象,在拍场上也是屡见不鲜。拍卖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不少买家只要看到是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等大名头的作品往往举牌踊跃,志在必得。这恰是缺乏“定力”的表现。
所以,除了要学习艺术品鉴赏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市场上出现的关乎艺术品“真假”“优劣”“价值”等现象保持自己的定力,保持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信心。
三、艺术品投资要用闲钱投资,保持心态平和
艺术品投资虽然风险要小于房地产、股票投资,但风险还是存在的。因此用闲钱来投资是取胜的法宝。可供投资的艺术品资金,是需要单独分出来的,这样才不会因为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亟早变卖艺术品进行套现。此外,投资艺术品心态要平和,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
从目前的市场上来看,急功近利的情况常常发生在初涉收藏的人身上,他们由于缺乏收藏经验,总想着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甚至梦想通过“拣漏”一夜暴富。然而纵观整个收藏的历史看,大凡有成就的收藏家,他们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摸索中练就出自己的“定力”的,最终才成为大收藏家的。因此,艺术品投资要用闲钱来投资,保持心态平和,切勿急功近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所有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