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传销投资类骗局,正在披着合法的外衣,钻营法律的漏洞,近乎疯狂的掠夺着人民群众的毕生积蓄。终结诈骗(antifraud2)特别开辟栏目,对传销投资类的骗局进行剖析解密。本栏目文章仅供刚刚接触且尚未被洗脑者作参考之用。对于已被洗脑者,或许功效甚微,请不要抱过高期望。
这种源自一百多年前的诈骗套路,至今仍然作为核心原理,运行在几乎所有传销投资类骗局中。
如果您正在或准备投资某个项目,或许可以从文中找到一些您项目的“影子”……
查尔斯·庞兹
CharlsPonzi
年的意大利,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十多年,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查尔斯·庞兹(-),降生于此。
庞兹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庞兹的母亲一直望子成龙,梦想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能飞黄腾达,重振家族那已遥不可及的荣光。
庞兹带着母亲的期盼与所谓的贵族精神进入古老的罗马大学。
与真正的纨绔子弟相比,庞兹在金钱上似乎缺乏底气。但是庞兹为了维持与同学一样的奢华的大学生活,必须大手大脚的挥霍,以至于成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花花公子。
在21岁那年,也就是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庞兹像当时许多想改变命运的欧洲人一样,怀揣着“美国梦”和美元远渡重洋。
踏上美洲大陆土地的时候,庞兹兜里只剩了2.5美元。
不是因为船上消费高,而是带来的钱在船上赌博输光了。
其实,这种冒险精神和赌徒心理存在于当时大部分欧洲人的头脑中。有点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小李子主演的Jack。
这位骗子大师到美国的时间,比泰坦尼克的首航早了九年(年)
作为母语为意大利语的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英语,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庞兹是个“聪明”人!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庞兹游荡于美国有较多意大利人聚居的城市——波士顿。
而这里并没有庞兹想象中的“遍地黄金”,他不得不靠四处打零工勉强糊口。
有一次,庞兹到了一家意大利餐厅,做刷盘子的小工。
这个工作很是辛苦,甚至连住处都没有,每晚只能睡在餐厅角落的地板上。
老板看庞兹肯吃苦、又机灵,提拔他当了餐厅侍应生。
可没过多久,就发现他手脚不太“干净”,经常顺走餐厅里的财物。
于是乎,庞兹被扫地出门。
在美国混迹了几年,也没能找到发财的机会,他便前往加拿大想碰碰运气。
在蒙特利尔,庞兹得到一份意资扎罗斯银行职员的工作。
这也是他踏入金融圈的一次契机。在扎罗斯银行,庞兹学习并实践了“拆东墙补西墙”的艺术。
在其他银行给储户2%利息的时候,扎罗斯银行许诺给6%。但事实上银行投资的利润大概仅有3%。
要支付许诺的利息,只能靠这6%作为诱饵去吸引更多人储蓄,然后用新储户的钱去支付到期储户的本金与利息。只要到期储户不挤兑,银行总能赢得时间化险为夷。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能支撑多久,扎罗斯银行就倒闭了。
再次没了收入的庞兹,连回美国的路费都凑不齐。
窘境中,庞兹选择了再博一把,他自己填了张.58美元的支票,并伪造了签名。
钱取出来后,还没在口袋里捂热,就被警察逮了个正着。
这次,他在加拿大蹲了三年大牢。
年,庞兹出狱后,就辗转回到了美国。
他很快发现,“帮人偷渡”是条能赚钱的好路子。
但庞兹运气着实不佳,没做多久,又因协助偷渡和非法移民而再度被捕入狱。
这次,他在亚特兰大蹲了两年班房。
总而言之,庞兹到美国之后,就干了两件事:犯罪和坐牢。这也奠定了他一生的主题:犯罪和坐牢。
等到他再度出狱时,已经戴上了“人渣”的“帽子”,就连他的母亲都开始嫌弃他。
被人鄙夷,往往是把一个人推向极端的强大力量。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庞兹突然变得痛彻心扉,似乎真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做过杂工、售货员、业务员……
原来,他和一个叫罗斯·玛利亚的姑娘相爱了。
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当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他也会变得善良。
这位罗斯·玛利亚姑娘出身平民家庭,但家境还不错。重要的是,她对庞兹一往情深。
喜欢一个人,真的是不需要理由的。
而这时,庞兹的母亲却看不下去了。她给玛利亚写了一封信,信中历数了自己儿子数次偷窃、诈骗、走私、坐牢的经历,想劝这位好姑娘不要嫁给自己的混蛋儿子。
这是一位多么有正义感的母亲啊!
而沉浸在爱河里的人,是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的。
左为庞兹的妻子罗斯·玛利亚,右为他的母亲伊美尔德
年,玛利亚嫁给了庞兹。
如果庞兹从此就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也许会有一个不精彩,但幸福的一生。
然而,倘若真是那样的话,故事就结束了。大师也就不存在了,这对于骗界同仁来说,简直是一大噩耗。
婚后不久,庞兹偶然收到一封西班牙的来信。
就是这封信,像一枚导火索,引燃了他脑中囤积的“诈药”,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
他决定,要玩一票大的……
到底这封信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这要从当时通行的“欧洲邮政票据”说起。
当时的欧洲邮政票据
所谓欧洲邮政票据,就是由某国邮局发行的一种欧洲通用的代金券。
比如:你要从法国往美国寄一封信,随信附上邮政票据。美国的收信人就可以用它来充抵回信的邮资。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不少国家货币急速贬值。这为庞兹实施自己的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对外宣称,购买欧洲国家贴现发行的邮政票据,再倒卖到美国,按面值赎回,便可以赚取%的高额差价。
谁听到这个不会蠢蠢欲动啊?
事实上,这种投机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因为邮政票据本身不是一种大规模发行和使用的票券。说白了,邮局发行的数量本身就不多,需要购买它的人也不多。这种投机最多只能赚点零花钱,绝不可能产生较大盈利。
赚不到钱?没关系!
自信的庞兹,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正式开辟了该投资(huyou)项目。
20世纪最经典的骗局就此展开……
想吸引别人投资就得给出高回报!
庞兹打着投资邮政票券的旗号,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为客户深刻剖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二是,推出一个无比酷炫的投资方案;
三是,列出一大堆唬人的名词和超级复杂的计算公式;
当你被这套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说辞彻底绕晕时,恭喜你,你开始上套了。
接下来,庞兹会告诉你,你并不需要懂得这些复杂的玩意,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了:这项投资,能在45天后给你带来50%的利润作为回报。
庞兹发行的投资凭票
对于这么高的回报,一开始大家都抱有疑虑。
但随着第一批投资者顺利拿到了“收益”。
人们的头脑开始发热、发烫。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变成“欧票计划”的投资者。
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的穷人。
庞兹共收到约万美元的投资。(按购买力折算到现在,约为10亿美元)
一时间,庞兹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可尼(伪无线电发明者真正无线电发明者为尼古拉.特斯拉)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
原因是,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庞兹发现了“钱”。
洋洋自得的庞兹
庞兹住上了有20个房间的豪华别墅,订制了多套昂贵的西装,并为每套西装都配上对应颜色和款式的皮鞋。
他给妻子玛利亚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还为自己购买了数十根镶金的拐杖,连烟斗都镶嵌着璀璨的钻石。
这个名垂青史的骗界大师,身高1米59
明白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这件事从头到尾是个骗局,那庞兹从哪里弄来的钱,来偿还投资者的利润呢?
答案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用第二批投资者的本金,支付给第一批投资者作为利息;用第三批投资者的本金,支付给第一批和第二批投资者……如此重复,雪球越滚越大。
一方面新投资人越来越多,保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有足够的钱来偿还老投资人利息。
另一方面,利息兑现及时,又使“欧票计划”投资者深信不疑。
只是,几何级数增长的累计投资款,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数字,像一只永远吃不饱的巨兽,等待着支付天价的利息……
“欧票计划”的几何金字塔
而此时庞兹的手里,只有区区价值61美元的欧洲邮政票据。
骗局终究是骗局。
年7月,一名金融专家在《波士顿邮报》上公开质疑庞兹的“欧票计划”。
庞兹立刻发表反击声明,但收效甚微。
部分感到恐慌的投资者蜂拥而至,想要取回他们的钱。
庞兹不得不花掉万美元,用于安抚这些投资者。
然而,此时新增的投资款,已经无法负荷前期许诺的高额利息,资金开始大面积周转不灵。
8月,多名市民报案,声称被骗。
仅仅两天后,庞兹宣告破产。
庞兹的骗局,导致5家银行和1家信托投资公司倒台,更为悲惨的是造成了4万多名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他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毕生的积蓄。
此时的庞兹又回到了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法庭。
定罪后,庞兹将一张字条递给了旁边的记者,上面用意大利语写道:“世间的一切荣誉就此成为过眼烟云。”
骗界教父级形象
庞兹被联邦法院判了5年监禁,服刑了3年半便被释放了。
不过接下来,马萨诸塞州法院又判了他7至9年监禁。
这一次,庞兹没有乖乖坐牢,他请求保释,随即改名换姓,偷偷跑到了佛罗里达。
多年牢狱生涯并没有让庞兹有丝毫忏悔。
在佛罗里达,他摇身一变,故技重演,又开始老本行。
他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出“售卖高端房产”的广告。
实际上,这些所谓“高端房产”,只是乡间的一片片沼泽地。
不到半年,他的把戏就被拆穿。
庞兹缴纳了美元保释金,获得了取保候审的待遇。
他深怕警方证据充足之后,再把他捉回去坐牢。
于是铤而走险,假扮船员登上一艘开往意大利的商船,准备溜之大吉。
在新奥尔良港,庞兹被抓获。
因为试图潜逃出境,他又蹲了7年监狱。
入狱时的庞兹
年,庞兹重获自由。
随即,美国人像驱赶过街老鼠一样,立即把他驱逐回了意大利。
这一次,曾与他同富贵、共患难的妻子罗斯·玛利亚,终于对他彻底失望。
她与庞兹离了婚,选择留在美国。
两人从此再未见面。
“骗”,似乎已经成了庞兹骨子里的习性。
返回意大利后,他依然热衷于编织一个又一个骗局,甚至曾想忽悠墨索里尼,但最终未能得逞。
最后,庞兹来到巴西,服务于一家航空公司。
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航空公司业务急剧萎缩,被迫裁员。
庞兹没有躲过下岗的命运。
晚年的庞兹流离失所,在穷困、孤独、疾病中备受折磨。
富贵荣华离已他远去,只剩下一颗全然扭曲的心。
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了一句话:“人们用万的代价观赏了我的这场完美的演出,难道不是很值吗?”
在生命的尾声,他的眼睛几乎全瞎了,一次脑出血让他半身不遂。
年1月,在巴西里约医院里,这名曾经风光一时的骗界大师,走完了自己可恨又可悲的传奇一生。
死时,他身无分文……
文章改编自:老杨品谈
声明: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公益宣传,如有侵权烦请告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