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送给学生的心灵鸡汤
瑞金四中杨荣县
离期中考试只有几天时间了,紧张的迎考复习工作把老师、学生甚至部分家长都带进了“一级战备”状态。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同学都想证明自己,都在磨刀霍霍,都在为荣誉而战。今天上午的班会课,主题就是“期中考试动员”,我只是简单的强调了考风考纪和常规工作要求,却用了半个小时来聊聊读书上进的话题。
在交流探讨中发现,每个同学都毫不含糊的知晓肩上的读书重任,有些学生短期目标很明确,期中考试要力争名列前茅,如傅雅樟、曾靖茹、陈维鲜、刘茳锋等;有些同学中期目标非常坚定,三年后一定要考上红都班,如刘慧灵、梁曦予、杨雨立、何敏萱,钟鑫阳,陈颖佳,陈颖乐,刘荣等;有些同学不渴求进入前几名,但坚信比自己上次考试会有进步,如谢雨真、杨为雯、王毅楠、钟佳城、杨靓莹、杨芷晴、周昊林、杨翊美、廖梓钧、钟语歆、杨梓萌、胡其瑞、曾瑾懿、杨越、朱欣妍、宋子汶、杨翊中……
在上述同学纷纷表决心的时候,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观察其他同学的行为反应,结果发几个些被班级周考评“淘汰”的学生依然左顾右盼,散漫聊天,麻木不仁,毫无感触;还有位同学A甚至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真可谓是泾渭分明,丑态百出。
作为班主任,经常会听见不读书的学生和少部分家长的“高见”,他们不反思自己落后的原因,却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老师苦口婆心的嘴。然而生活的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网上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于是,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从此以后,儿子发奋读书,并最终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当你走进四中校门时,迎面而来的是一排金色大字“走进四中,肩负成才重任”!这是每一位四中学子必须明白,必须践行的远大目标。读书---上进---成才---报效祖国,这是每一位名人圣贤的人生轨迹。在这条康庄大道中,第一步就是读书,读书是起点,是人生起跑线,只有努力读书,增长知识,提升修养,立德修身,才能具备领跑与竞争的本事。
但是,有些学生心里,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却无法用肩膀扛起读书的使命与责任,有时力不从心,有时心烦意乱,有时禁不住诱惑,有时好高骛远,结果都八九不离十。于是乎,不少家长和同学们就纳闷: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好书?怎样好读书呢?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这个话题讨论经久不衰,自古至今,人人皆知“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逻辑,但是读书这件事说来容易做来难。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无数人在问,也会有无数个答案。正如俞敏洪先生所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怎么说得清楚呢?
为什么要读书?今天的班会课上得到了许多答案。
曾靖茹同学说:“我有位亲戚在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现在正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也为他提供了丰厚的回报。所以,努力读书,就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钟鑫阳同学说:“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未来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等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就有条件有能力挑选工作岗位,而不会被工作挑选我们”。
刘翰林同学说:“不读书,以后就要干苦力;读书成才后,可以做轻松的工作”。
沈顺同学说:“读好书可以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亦可以更有能力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的确,读不读书的人生真的不一样,读书虽然很苦,但那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没读书时,你以为你看见的就是全世界,只有读了书才会发现,原来之前看到的都是井口一隅。
为什么要读书?从眼前看,这是大势所趋。国家早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读书不仅是适龄儿童的权利,更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义务,谁不读书就要受到政府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人类发展规律来看,生理的成长只能让你拥有一个自然躯体,而知识的成长才能让您的大脑真正发育,进而达到智慧升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引擎就是人类文明的不断接力,而这个心火传承的文明史只有唯一的载体与平台-----读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衣食住行和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人们的第一生活追求;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读书的强烈意愿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于是乎很多学生忘乎所以,读书那么苦,那么累,不如上网玩手机,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不惬意。殊不知,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大爆炸,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知识竞争不亚于春运搭车,一票难求,其中酸楚也只有身临其境方能品味人生,告诫后人。而窝在家里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啃老族”们,迟早会成为新时代的“巨婴”,被社会所淘汰。
当然,在求学这条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吃苦,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难免会被其中的辛酸和苦楚折腾阻挠甚至被击退。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家长的支持,有老师的教导,只要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游向成功的彼岸。正所谓:痛苦是学习必经的一个过程,没有痛苦就不叫修行。
怎样读好书?
很多同学有了读书的念头,知晓读书的利弊,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成绩却不见长进,为啥?可能原因很多,比如: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方法因循守旧,周围不良学习环境因素,甚至老师教学方法不同等,都可能对学习结果造成影响。
于是,探讨为什么要读书时?很多同学都滔滔不绝,振振有词,有的人“说的比唱的好听”,但问及怎样才能读好书时?大部分同学都哑口无言了。如:今天班会课上某同学A对读书有令人满意的回答,其发言可谓热情洋溢,赢得了不少掌声;但问及他自己为什么作业不及时完成?为什么经常迟到?为什么会被班级考评淘汰时?却满脸尴尬,无言以对了。这时,另一位同学冒出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哈哈!一语中的!
怎样读好书?我以为:同学们需要注意把握时间,提高效率,调整方法,注意平衡,学会休息,专注课内,拓展课外,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首先、要与时间做朋友。
时间是一位公平的天使,无论贫富贵贱,不管妇孺老少,每天都给我们24个小时。作为学生,青春年少,时间无法用黄金替代,如不珍惜金色年华,学业荒废将一去不复还。我们要与时间交朋友,充分用好时间,用活时间,让时间为我们服务,让时间为我们创造价值。
梁曦予,女,小巧玲珑,青春活力,瘦小的身躯喷发出硬朗的工作作风。身为组长,她行得稳,走得正,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敢于对违纪学生说“不”,勇于向落后掉队亮剑。更加可贵的是,她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学习任务与时间清晰明了,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她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从早到晚,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业余计划,从不浪费时间;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在作业,当日事当日毕;她会把学科特点与晨读、午休、晚练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学习功效;她知道先做完作业再择机休闲,她知道在基础题完成后每天找些难题为自己加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她兴趣广泛,喜欢舞蹈,爱好阅读,擅于钢琴;她每天晚上都坚持睡前阅读,酷爱《三国演义》等名著经典;她的钢琴虽已达到九级,但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继续练习,劳逸结合,全面发展。
时间,对学生敢于垂涎;时间,对学习富于滋养;时间,对未来乐于奉献。与时间为友,你将犹如春苗吸收雨露;与时间为敌,你将犹如春梢遭遇倒春寒。与时间友好相处,你就是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灵活把握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读书不是一件美差事,要读好书,吃苦,磨砺在所难免。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古以来,勤奋苦读者不胜枚举,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借光……
同样是吃苦,同样是努力,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可能就要归因于学习方法的优劣胜负了。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劣的方法却是事倍功半。初中学生,所学内容大部分为基础知识,只要灵活把握好学习方法,成绩必能稳步提升。
如:学生英语学不好,第一关就是单词背诵有问题。词汇量不够,试卷都看不懂,怎么答题?怎么理解?怎么写作?于是很多学生拼命背单词,每天早上,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当场记住了几个单词,但过后又九霄云外了。有的老师也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只会一味地要求背诵与惩罚,结果学生累得半死,老师气得无地自容。
我的做法:一是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坚持组织听写单词,可以重复听写,听写内容包括单词,句型和短语。把一些单词穿插于句子当中,让学生在句子语境中理解并记忆单词。二是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晚上要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