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学招财猫
招财猫学理财
最近因为儿子被到处刷屏的林依轮大有当上最新“国民公公”的架势,其低调富豪的形象曝光后也引起一片哗然,其家里收藏的名画也首次全面曝光。在谈到自己成功的投资经验时,林依轮总结了两点:一是早年投资房地产,另一个就是投资艺术品。他的收藏以当代艺术为主,包括架上绘画、少量的装置和观念艺术作品。在对的时间买了对的当代艺术,林依轮的投资收藏滚起了雪球。
事实上,像林依轮一样的新一代收藏家,不像老一辈收藏家那样只是把眼光放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古玩家具上面,而是对西方当代艺术及中国新绘画充满热情。各种膜拜和震惊之后,大概更多人心里面其实特别想知道,收藏当代艺术造富人生的模板到底现在还work不work?
在独家对话收藏行家之后,小编想告诉你的是:收藏当代艺术原来只要几千块钱就可以上路哦!!!
图中为林依轮家中挂的周铁海的作品
富豪们这样玩揭秘:林依轮收藏名画的真实价值
从之前曝光的一系列家居照片来看,林依轮平方米的豪华别墅挂满了名画,其中又以当代艺术为主,而且都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但对这些名画的价值估算,网上很多数字“猜”得并不准确。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历年来全世界的拍卖纪录,发现了这些名画的真实价值:
比如门厅挂着的周春芽著名作品《绿狗》,这是他年的时候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到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是.75万港元。同系列的另一幅《绿狗》,年的时候在上海荣宝斋拍出了.50万元。
图为林依轮年以万购得周春芽的《绿狗》
从地下室的酒房通往家庭影音室的过道墙上,挂着季大纯早期的作品《二十,三十,四十》,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到,这也是他年的时候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来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格是72.75万港元。
图为季大纯作品《二十,三十,四十》
还有客厅沙发上挂着的周铁海作品,是他年在纽约苏富比拍下来的,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是6.1万美元。无价的还有饭厅墙上的《全家福》,是潘德海根据林依轮一家四口的合影创作的;书房里挂的是艺术家刘野给林依轮太太西华画的肖像,那是林依轮送给太太的生日礼物。
图为6年周铁海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
据说从年开始,林依轮就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2年购买了第一件当代艺术,就是潘德海的代表系列《胖子》。虽然无图无真相,不知道这幅入门作品给他带来的财富增值有多大,但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2年的时候潘德海的知名度并不高,作品价格多在10万元以下,而到年,他个人创拍卖纪录最高价的作品《掰开的包谷后山(三联)布面油画》已经卖到了万元。
但这些还不能代表林依轮的收藏,据说他书房里还收着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岳敏君等人的画作。
图为岳敏君作品《大风大浪》
透视:投资收藏当代艺术到底有多赚钱?
投资收藏当代艺术真能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财富?提起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说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收藏家,也是最有力的推手。
据不完全统计,在尤伦斯夫妇收藏到的多件中国艺术品中,当中80%是当代艺术。而创造他们收藏神话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他们首次来到北京,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如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人时,正是他们艺术无人问津,生活最窘迫的时候。
尤伦斯自己回忆:即使是很著名的画家仍然屈居在小小的画室中工作,要和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但他们从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后的创作非常有活力,我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人的作品是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他只在二十五瓦特的灯泡下作画。”
图为尤伦斯夫妇旧藏,方力钧年油画作品《系列二(之四)》,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万港元
三十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内迅速升温,这令尤伦斯夫妇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香港苏富比方面曾做过统计,自年到年间,尤伦斯基金会共计送拍件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中成交件,累计成交总额高达8亿港元。香港苏富比首创中国当代艺术过亿元成交的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拍卖成交1.8亿港元),其来源同样为尤伦斯基金会。
瞿广辞《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故事在证明了当代艺术造富功能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艺术品更适合长期投资。长期而言,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较为稳定,风险最小;如果是短期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最大,虽然最容易获得超额收益,但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如果投资者一味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短期投资,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艺术品投资知识和市场观察能力。
但也并非所有的藏品捂上几十年就一定会升值。如果是中长期投资的话,投资者需要承担人们审美转变和市场波动的风险,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等待其艺术品升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