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莫名的原因,“女文青”这个词最近很火,连带着这个群体也莫名的中枪。
这,真的让虎哥身边那些文艺范儿Max的女同事们很不爽。在她们看来,文青恰恰是展现自我和个性的美好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更有调性的消费力量
过去10多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多靠屌丝经济。而最近两年消费升级的兴起,中产、文青、二次元等各类人群,已在创造更有调性的消费力量。
曾经,LOMO相机、帆布鞋、海魂衫、豆瓣网、小众知性歌手、复古范儿……这些都是辨识文艺青年的标签。今天,文青的定义已经扩大。
狭义里,文青是那些钟爱文艺的闷骚青年,追求小众到淋漓尽致。广义上,凡是喜欢文化艺术、喜欢有调性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除了那些时尚博主、独立音乐人、摄影师、画家、作家、设计,说不定你身边的同事就是这样广义的文青。
文青对产品的调性很挑剔,也对小众产品的商业化敏感。豆瓣这个聚集了国内最多文艺青年的平台,多年来甚至不做弹窗广告、动态图、Flash。
文青有审美、有情怀,往往是朋友圈里具备消费导向的KOL。当极客一族和文艺青年成为混合体,更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产品种子用户群体。成都科技公司Camera曾在豆瓣小组里发UI设计招聘,自称“正能量、群居动物、文青、话痨子、数码控,这些都是我们喜爱的标签。”
一些具有极其鲜明特点的互联网产品,均是面向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服务文艺青年们。比如,有点叛逆气息的看“公路商店”,喜欢文艺向产品的看“一条”。
线上,豆瓣已经在尝试进一步的商业化,Enjoy、网易严选、Yhouse等飞速成长。线下,各种美好小店、美妆视频、花艺、手工、咖啡茶饮、长尾出版物、原创设计服饰,各种产品形态兴起。
文青都有颗细腻的心,火热的理想总会遭遇冷酷的现实,排遣抑郁不能仅靠村上春树、陈绮贞们去抚慰,还得去有调性的线下场所。这不仅让小剧场繁荣,让新城市民宿、艺术策展行业兴起,也让许多公共空间转身提供复合文艺形态的产品。
比如,北京著名的“单向空间”,就由中产的图书馆发展为由单谈(沙龙品牌)、单读(出版物)、单厨(餐饮品牌)、单选(原创设计品牌)组成的复合业态。在成都,同样有着方所、言几又、钟书阁这样的文艺复合形态场所的繁荣。
从投资的角度,那些主要面向文艺群体的项目,和时下风口的关系并不大,容易产出“慢公司”和小而美的项目,但有人说,正是面对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使得这些产品获得了更好的用户口碑,和更可靠的用户群体。
曾有投了豆瓣、果壳的投资人认为,快速生产出来的东西信任度很低,真实的用户体验,才是对引导消费有非常强大的促进作用。投资人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1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