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作者 >> 正文 >> 正文

艺术助力乡村国际案例库金泽镇案例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1/3/3

发起(持续)时间

年正式推出上海金泽镇概念性规划设计,持续至今。

发起人与主要参与群体

金泽镇案例由艺术家胡项城[1]发起。年,先后旅居日本和非洲等地的艺术家胡项城回到了中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中国乡土文化的保护和重建工作之中。这些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找来找去的工作——找地、找钱、找人。”在这之前,他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自小在家里的宣纸账本上习字作画,年岁稍长,便进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师从孟光系统地学习油画创作。毕业后进入工厂画宣传画,又于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随后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教学美术工作,78年赴西藏支教,两三年后返回上戏舞美系任教。

胡项城36岁时,因为对外界的向往和对民艺的热爱,前往日本留学,受日本美学家柳宗悦的影响颇深。柳宗悦对日本民间手工艺的复兴让胡项城感概不已,这不禁让他回想起当年在西藏支教时的场景。那时西藏尚未开发,无论是从具体的器物和仪式上,还是到形而上的信仰上,西藏的文明始终呈现出一套完整的生存方式。反观他自身,虽然也传承了许多的民俗,但毕竟生活在城市,和传统已经有了割裂。上世纪末,胡项城到非洲南部进行游历和艺术创作,非洲人随时随地都能载歌载舞,但中国人只能在卡拉OK才能唱跳起来。他认为这是汉族人在“自觉感受”上退化太厉害了,传统的东西没能好好继承下来,参与感变弱,身体和行为上的表达自然也减弱了。对外界的观察和理解越多,胡项城对中国的担忧就越多。他说:“我们的传统建筑、器物消失得太快了,我不能再等了。”于是他回到了中国,用艺术介入乡村,全面重建乡土文化。

胡项城的项目基本上是个人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且有限,项目总是做做停停。胡项城说:“艺术家做行为,什么是最好的行为,实际上钱停留在哪里,哪里就能发生行为,最能推动行为发生的就是钱。”他对乡村复兴做过最早的实验就是因为钱而成功的,也曾因为钱导致项目失败。

于是他选择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以解决资金问题。其中主要是香港汉雅轩画廊负责人张颂仁,及其弟弟著名投资人张颂义。随着金泽镇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进来。比如张颂义的妻子梅冰巧、香港最优秀的电影服装指导之一张西美等。金泽工艺馆还会举行培训班,培训老师有高校教师,也有民间手艺人。学员包括高校学生、服装设计师、书籍装帧师、纺织爱好者,以及电子工程师。年后,胡项城投入了新的项目之中,身体素质也不比往常,金泽镇的项目逐渐交给年轻人负责。

艺术家胡项城

所在区域基本情况描述

人找好了,钱也找好了,胡项城开始找地了。找来找去,找到了金泽镇,这是因为胡项城看中了金泽的桥。金泽镇,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端,东与朱家角镇接壤,东南与练塘镇相接,西南与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大舜镇毗邻,西北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镇、昆山市周庄镇和锦溪镇交界。地处浙江省、江苏省与上海市的交界处,水陆交通便捷,是苏浙沪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和沪青平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国家级主航道太浦河、急水港是通往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重要航道,也是黄浦江的黄金水道。金泽镇兴于宋,盛于元,自明清后衰落。也因此,这里的桥有着“四朝古桥一线牵”的说法。据《金泽志》记载,这里曾有着“四十二虹桥”,得“桥乡”之美誉。桥,水梁也,自是水盛方才桥密。金泽的水面积有33.84平方公里,北滨淀山湖,南依太浦河,境内河港交织,上海市有规模的自然湖泊共21个,这里就占了19个。与典型江南水乡有所不同的是,金泽镇宗教建筑云屯雾集,庙庙有桥,桥桥有庙,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代替了船只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金泽的河道由此萎缩,桥梁的重要性大幅度减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宗教建筑被拆毁,庙桥关系随之瓦解。行为决定空间,空间影响行为,当金泽的传统空间遭到破坏时,他们的民俗传承也受到影响。在复兴民俗上,精神层面的东西总是需要载体的,胡项城在金泽计划了总面积三万平方米的六块地,用于建筑的改造和新建。哪怕已经在金泽扎根了十多年,也还有两块地尚未开工,胡项城说:“我们做得很慢,希望对得起这个桥。”

项目理念与宗旨、主要内容与主要事件

项目理念与宗旨:理念是将金泽打造成一个中国工艺复兴基地,保护民间的东西,像柳宗悦在日本做的那样,让传统文化能活在生活里。大致构想了五个方面:乡土建设理论研究、行为与礼仪的重建、传统造物工艺的恢复、生态及有机农业的开展、乡村社区建设。

宗旨是回归中国文化本源。张颂仁认为欧洲文明始于城市,但中国文明始于乡村。中国和先进国家相比,落后在农村,发育总是不完整。金泽镇案例的发起是希望它像个小孩子一样均匀地生长,虽然小,但是比例是对的。乡村是社会最核心的一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了,社会就健康了。

主要内容:在空间上,四民会馆供研究机构入驻,金泽工艺馆传承民艺,迎祥农场致力于生态农业,嘉礼堂作为举办祭祖、婚丧、季节性仪式的场所。在行为上,重建传统礼仪和举办相应活动等。

嘉礼堂:年,胡项城为自己的儿子在这里举办婚礼,基本还原了传统的程序和仪式。婚礼当天,新娘新郎在家中挑选长辈为自己梳头,俗称“上头”,新娘还要“开脸”,新房床上撒上寓意“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新郎从嘉礼堂出发,用花轿把新娘接回嘉礼堂拜堂,途中有乐队伴奏,同时鞭炮齐鸣。

金泽工艺社:由梅冰巧创办,占地七十余亩,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在几个废旧工厂的基础上,历经十多年的改造、建设,已经拥有包括若干个仿古建筑与陈设风格的故居、会所,几万平米的器物陈列室,纺织、琉璃、漆器、紫砂陶艺、古方染织、陶瓷、糕点等供设计师与会员“学而时习之”的工坊,藏传佛教觉囊派唐卡画教授、学习、创作与展示,以及容纳几百人的学习、游览与食宿设施。其中纺织部总监是香港著名电影服装指导张西美,纺织部珍藏着各类织布机、工具及五千件工艺纺织品,没有展柜,织布机、布料、古董级衣物均公开放置。[2]

金泽工艺社

四民会馆:占地平方米,是明清乡村风格建筑群,原址是金泽当地一家倒闭的乡办企业,前身为四民会馆。建筑群按历史延续修建,既有按照《营造法式》修建的明、清、民国的建筑风格,也有现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方式,但是建筑形式一致地符合本地传统,房子的定位是江南地区中等偏上富庶程度人家的民居。胡项城住在这里监工,其中传统建筑的部分都是手工细做,由一支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苏州、无锡一带的老师傅组成的队伍完成。建筑群里有一座年以上历史的明朝房子,是从江苏一个旧木材市场买的明式残件修复而成。坏了的门窗重新翻修,大梁等重要部件沿用旧物。仿清朝末期的建筑,三进院落,有两个天井,按清末苏州地区香山派风格修建。也有当代建筑经过改造呈现出新貌。比如一间原来的工厂车间改成能容纳两百人的礼堂,外观传统,内部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有根据猪棚的比例建的酒廊,也有屠宰场改建的砖雕门楼。会客厅颜色明亮淡雅,大胆使用彩色拼接地板,一些家具使用了粉绿色,在复古中传递出现代欧陆情调。厂房空间具有教学和演出活动复合功能,能让人联想到传统的乡村戏台。[3]

四民会馆一角

迎祥农场:负责人是康洪莉,受到台湾社区支持农业型农场的启发。养鸭子用鸭粪做肥料,雇佣当地及附近村庄的农民,农民工作计时计件,不负责产量,无任何风险。

《这不是零》装置艺术展:在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喜马拉雅中心露天广场的“环球箭头计划”大型装置-一个圆形脚手架、三个向下的箭头、一个“拆”字迷宫和一台压路机。脚手架的圆形围挡当中,立着一个木匠祖师鲁班的彩灯像,周围像是在金泽粮仓里一样堆满了建筑残件,脚手架上架上方悬着一个用破旧门窗组成的巨大圆环,构成“零”的形状。从美术馆向下望,一个同样由大量木建筑残件装饰的迷宫,呈现巨大的“拆”字形,走进迷宫,发光的黄色警示灯营造出走在建筑工地的感觉。压路机的机身上,也还是那些雕花的废旧木材。作品的意义在于胡项城对正在消失的传统建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家园的挽留。[4]

“环球箭头计划”局部

《我们的节日》活动:是胡项城发起的旨在激活传统节日的计划,已经举办了两次,分别在元宵节和端午节。在端午节之前,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来村里做田野调查,向老龄村民了解当地过端午的历史、习俗等,根据射柳、驱五毒的传统习俗分别编了两种舞蹈。还有赛龙舟、包粽子、诵经典敬先贤等活动。胡项城团队对其中的敬先贤做了一些改良,在屈原像、伍子胥像旁加了钟馗像和关公像。又因不能点烛烧香,改成了在火盆中燃艾草,既有仪式感,又有实际上的作用,比如驱蚊。

项目运行模式与机制

团队先行,空间影响行为。通过空间载体的建造来潜移默化地恢复乡村文明,再用行为上形式的重建来巩固文化,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吸引年轻人返乡,抓住自己文化的根。

宗旨中所设想的五个方面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理论研究是乡村复兴的基础,前期需要针对当地的特殊性进行充分调研,在这基础上宏观把控和深入分析,才能推动后续实践的有效展开。行为与礼仪的背后,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又带有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意味。随着商业时代的到来,行为与礼仪的观念逐渐淡化,形式渐趋简单,这背后有代表着部分生活意义和有效价值的失落。要恢复这些并不容易,但空间影响行为,通过对当地的社区建设可以影响行为从程序和形式方面先行一步,再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调整和拓展。民间工艺品不仅有实用功能和装饰价值,还是整个传统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造物的实践过程就是生活完整性的重要体现。随着机器的大规模应用,工艺制作出现了心手分离。农耕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乡村是农业文明的最根本载体。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土文化是农民在自己的劳动中浓缩凝聚而来的文化。重建乡土文化,不只是几个有识之士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应该让当地的农民都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当今社会,农村人大量涌向城市,要想农民回流乡村,必须在当地建立起良好的乡村社区和生活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当地周边的产业布局、就业机会、自然环境、社区建设等方面。

项目成效与影响

金泽镇这十几年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人类的奋进心倘若走过头,就会自我瓦解。如果连乡村都城镇化了,那么传统的生存方式势必走向灭亡。以往人们对保护传统的认识有限,认为传统文化只需要保护上层,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但我们中国文化,最根本,也是被摧毁得最严重的部分恰恰是基层。金泽镇案例所做的就是复兴基层,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了进来。

项目既有研究

学术专著

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起源》

讲座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嘉礼堂-——第四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蒋昌建——金泽工艺社主题演讲《中国与世界》

钱文忠-——《梵文研习精舍》

记录片

非遗申报片《金泽民俗庙会》

杂志

温暖人间——他们眼中的金泽

LaVie金泽工艺社专访

《创造》杂志(年2月)-专题报导:金泽工艺馆-认识一块布

明报周刊第期-「中国民艺」特辑——另一个起点

明报周刊第期-「中国民艺」特辑——金泽江南桥乡

明报周刊第期-「中国民艺」特辑——古老馆藏,崭新观点

中华手工第期-张西美:让每一块布都有归宿

期刊论文

[1]杨海霞.申城古邑显风采──访桥乡金泽镇[J].经济世界,(2):44.

[2]阳立军,杨波.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变异与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以上海郊区古镇金泽镇与练塘镇为例[J].福建建筑,(02):30-32.

[3]常青,齐莹,朱宇晖.探索风土聚落的再生之道——以上海金泽古镇"实验"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77-82.

[4]杨婷.古镇旅游开发策划新模式的探索——以上海市青浦区金泽水乡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S1):-.

[5]王紫微,彭暾(图).像乡绅那样生活[J].世界博览,,():23-27.

[6]徐立勋.上海青浦元代古桥[J].城建档案,5,():94-96.

[7]朱立新.江南水乡古镇的休闲旅游开发——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案例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0.

[8]黄意明,王曙轮.乡土文化重建的意义和启示——胡项城先生重建水乡的文化理念和实践[J].戏剧艺术,1(1):98-.

[9]宁忠意,蒲仪军.建筑的精神磁场——胡项城作品展:出入神[J].中外建筑,1,01(1):24-24.

[10]胡项城,Lekila,金沾.乡土家园的重建与复兴[J].家居主张,2,():P.14-21.

[11]韩蓉,胡项城.乡村建设文化中的公共艺术——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项城[J].公共艺术,,():68-73.

[12]ArtChina.这不是零——胡项城装置艺术展[J].艺术当代,,():88-89.

[13]李天纲.江南镇乡祭祀体系中的地方与国家——以上海金泽镇及苏、松二府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9-78.

[14]林育根.金泽镇:重视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J].乡镇论坛,5(6):11-11.

[15]吴丹翔.江南桥乡特色城镇的规划编制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6(5):43-43.

[16]王群韬.金泽镇的桥庙文化——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J].书城,8(07):64-69.

[17]王曙轮.金泽镇传统仪式重建活动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

[18]齐莹.上海风土聚落研究系列之――金泽"节场"研究[D]..

参考资料

[1]图片采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zz/5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