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不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拿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你必须深刻的把握精髓,从而判断出哪些不重要的是可以拿掉的。——乔纳森·伊夫
作者邱国鹭把投资分析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三个基本问题。
估值估值可以说是最容易把握的。一个股票便宜不便宜一目了然,看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一系列的指标,这一部分是最接近科学的,而且是最容易学的。一个东西只要足够便宜,赚钱的概率就会高得多。
我一直喜欢引用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说的一句话:“只有买的便宜才能卖的便宜”。他用这个理念来经营零售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买的便宜在投资领域要比零售领域更重要。
在投资分析中,简单的往往是实用的。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下面三个投资分析工具。
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三板斧”分别解决的是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的问题,挑出“三好学生”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品质品质肯定是更重要的,那我为什么反复强调“便宜是硬道理”?这是因为估值方法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学。便宜不便宜大多数人都能够判断,因此关键的区别在于搞清楚公司的品质。
关于时机,我不能够判断,但是绝大多数人也不能够判断。所以说,三个要素中,投资者真正需要下大力气搞清楚的就是品质。
品质的判断,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
对品质的判断,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差异化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的区别。差异化竞争第一个标志是品牌;第二个标志是有回头客,即用户黏度高;第三个标志是单价不要太高;第四个标志是转换成本;第五个标志是服务网络;第六个标志是先发优势;
时机投资的第三个大问题是时机。都说投资是科学加艺术,在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中,估值是最接近科学的,有一整套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学习;而选时是最接近艺术的,只可悟、不可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对于多数人而言,对待选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试图“抄底”或者“逃顶”上。从时间耗费的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公司的基本面而言,你研究了3个月,比一个研究了3天的人做出的投资结论的胜算要高得多。然而,你在一张K线图上花3个月计算各种指标,也不见得能比一个看了几秒钟K线图的人更准确。彼得·林奇说的“如果你每年花10分钟在宏观分析上,你就浪费了10分钟”也是同样的意思。
总有人感叹错过了一只几十倍的大牛股,卖得太早了;而不久之后又会因为回避了某只股票20%的调整而沾沾自喜。其实,二者常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短期选时与长期投资虽然有时可以并行,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相冲突的。
历史上的股市见底信号1.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2.M1见底回升;3.降存准或降息;4.成交量极度萎缩;5.社保汇金入市;6.大股东和高管增持;7.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8.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9.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总结把投资分析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三个问题,不敢说是最好的办法,肯定也不是唯一的办法,但我相信它是一个相对行之有效、相对简单可行的办法。而且,它也不只是在A股行之有效,从我在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亲身经历来看,这个办法的效果都不错。
的确,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国家和行业而异的;但是,投资也有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是共性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不会因为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共性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