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以下简称“文创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所谓“文创服务”,是文化产业大概念下的一部分,包括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和广告服务四个方面,大体涵盖了国民经济涉及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活动。
文创服务活动与一、二、三产业都密切相关,尤其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更加密切。因为上述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直接面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终端消费,融合发展的需求拉动效应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文创服务”活动有怎样的作为?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期注意到,重庆文商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重庆文商集团”)为此正在进行积极行动。
强强联手,启动创意设计产业战略
12月19日,德稻集团与重庆文商集团在渝澳国际艺术中心成功签署了《创意设计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这个协议是在沪渝两地政府,特别是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促成的。重庆文商集团为重庆引进了全球顶级创意设计产业资源,开展创意产业设计领域的通力合作,标志着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在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又迈出了崭新、踏实的一步。
重庆文商集团作为重庆目前唯一整合国际文化与创意经济的文创产业示范基地与创新产业服务综合体,形成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内容集成服务、文化贸易服务、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六大体系。集团拥有多家知名实力企业,多家文创经济专业研究机构及专业美术馆。其中渝澳国际艺术基金作为国内首批、重庆首只专业文创艺术产业的投资基金,通过人才专业化、资本国际化、投资产业化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创意、艺术产业的对接与整合,高频联动全球文创产业优质资源,致力于城市创新投资运营、国内国际重大文创产业项目投资、产业化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德稻集团以“汇聚世界大师、采集全球智慧、培育行业精英、助力企业发展”为宗旨,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SIVA)通力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全部由世界级行业大师组成的SIVA-德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CCIC),为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漫、视觉传媒等行业领军的德稻大师开设工作室,作为大师智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德稻大师传承”项目,并与全国多个省、区、市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大学、中国铁建股份、上海电影集团等国内知名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德稻集团市场部部长卢涛表示,在与全国多个地方政府以及知名院校、知名国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这次联手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文创领军企业——重庆文商,除了对其国际视野、创新理念、全球资源充满信心以外,更以开展深度智力合作,努力促进重庆产业资本和全球知识资本的有机结合。
跨界融合,文创产业寻找着力点
经济发展不能仅仅靠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必须转到创新驱动战略上来。这是重庆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
早在年,重庆就确立了“发展创意产业,打造时尚之都”的思路;年底,还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全市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创意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举办大型活动、开展合作交流等措施,创意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但是,整体来看,重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创产业对实业等第一产业、农业等第二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度不够,落脚点不够明确,因此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成为重庆创新驱动发展的软肋。
重庆文商集团董事长刘浪表示,该集团的运行方向,就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重庆的产业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解决文创产业的融合问题。
专家指出,仅就重庆装备制造业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迫切需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确实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强大动力。像重庆这样的装备制造业,目前而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方面还对外地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
重庆市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副处长杨华强表示,备受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