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内容 >> 正文 >> 正文

笔墨问道丨静湖艺术空间作品展暨开馆云林山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2/8/9

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

10月22日,“笔墨问道”作品展暨静湖艺术空间开馆仪式在成都市锦城大道号5楼静湖艺术空间举行。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静湖美术馆名誉馆长刘朴携参展画家张大川、华科源、林茂森、曾子懿、唐典贵、何志勇、徐鹏、龚志龙、孙成慷、李国洲等出席。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叶瑞琨、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维微、秘书长龚云及成都兴城人居地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莅临。本次展览和仪式得到了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上,艺术家刘朴、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维微还为静湖艺术空间授予“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南山艺术研究院”铭牌。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叶瑞琨在作品展暨开馆仪式上提到,“中国绘画在千年以前就已提出‘可观可游可居’的观念,人居住在一种有艺术氛围和诗意的生活中是幸福的。今天,静湖艺术空间在这里正式开启。空间随处都有,空间里放什么东西就显得很重要:‘笔墨论道’的展览和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南山艺术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这个空间里很好的一个开端。笔和墨本身是很简单的两种物质,但在中国人手上就玩成了一种精神的东西,所以要把笔墨耍好。把笔墨放进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将来很重要的事。南山艺术研究院要从笔墨开始研究,中国绘画,形式与内容在这千年中不停变化,没有变的是笔墨,如何研究笔墨、如何把笔墨放置在这个空间,就是对这个空间最好的利用。”

“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荆浩,《唐五代画论》,第页),若要画树,便不要将树木画成面前所感知的一物,即被那些目之所见的特征所构成的东西,而是要画出那个“受其性”的东西:把那个不断推动其成长的内在性逻辑复制出来,即从无形到有形,直至最终抵达一个带有这些特征的它,抵达这个“如此”。换言之,只有回溯至在不可见者的“浑然未分”之外涌现的运动之开端,才会有“创造”(沈括,《宋人画论》,第页)的实际可能性。注重自然写生与心象写生,将作者身为巴蜀大地的一个观察者、记录者、思索者,将自己对于巴山蜀水的认知,建立于哲学的高度。这是艺术家刘朴创作状态的一个动念。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静湖美术馆名誉馆长刘朴在展览开幕及开馆仪式上表示,静湖艺术空间的呈现,包含着众多人的帮助和关心,与人居的领导和同事一起工作,希望大家的努力通过空间、展览来体现,以便以这个新的空间为条件和基础,继续深入地研究中国画。刘朴回忆起四件大画的创作,回忆起疫情期间与各位同道、朋友建立起的亲切关系,人情、共事、关心、共鸣……

“我还记得与各位去到都江堰写生,冬天,看稿,拍照留资料,回来再闷头创作,修改,调整——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我感受到人居对文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10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