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前沿畅销书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精读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1/6/15
白癜风容易治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8635.html

认知提升读书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A/MBA教育中心主任骆欣庆教授组织成立,成员主要来自企业总裁,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等。读书会以提升认知为宗旨,通过社群每周组织读书会成员共同阅读一本书,帮助大家互相促进,互相鼓励,一起读书,提升认知。年3月7日,认知提升读书会第七期分享会在线上开展,精读书目为《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

书友分享

读书会首先由书友介绍读书心得。

书友A:我谈一谈线性思维和系统思维。过去聊天我总是采用线性思维,看完这本书以后,感觉采取系统思维可以提升认知层次。最关键的是看完这本书有一种感觉就有一种惯性,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自不自不由来的往更大的一个系统方面去想。这是看完这本书的一个最大的感触。

书友B:感觉以前脑袋里面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做系统思维的这种概念。那看完了这本书,工作中系统思维这块应该是有用的。比如线性思维和系统思维,可能分别应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场景;系统思维考虑的因素会比较多,牵一发动全身,可能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就比较强。这个还是要大量的实战,然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多去思考。

骆老师:你的这个困惑是有共性的。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了,系统论很好,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一会儿我讲一下这点。

书友C:本书主要讲的就是线性思维跟系统思维的这一些概念。平时我觉得做事有点纠结,原因在于我考虑较多方面,所以做事有时候决策起来很难。现在想可能还是件好事。但是针对于系统思维的一些详细的逻辑这块其实还是不是很清楚,因为平时仅是考虑比较多,但是没有一个方法,看能不能学到后续的方法。

书友D:其实这本书主要是讲的是要看到事情的背后,不要看表现,更多的去想想每一个要素或者一个目的,以及它背后真正产生的这些问题的逻辑。书里也讲了一些方法,我觉得通过这些方法,比如正反馈、负反馈和升级之类,这些东西让人最终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不管什么事情都能系统的综合的去看。

书友E:我也是跟同学们一样,做事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用的典型的线性思维,仅有部分时间会全面思考,就是说的那种全局思维。有的时候会考虑不周全,利用的还不是很好。书里通过一些案例介绍了很多东西。总体来说,这个书还是很好的,吸收的还是挺多的,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不那么烧脑。

书友F:各位同学大家好,这个书我也读了几遍,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点,我觉得系统思维可能就是决定你做出决策的各个相关联的有机的动态的整合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决策,你要买一个房子,可能你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可能还要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包括跟地理位置相关的价格等因素。因为它们都是相关联的。

第二点,可能更进一步的,更通俗的讲就是开放的心态。其实书中传递的一个观念,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的一个过程。

第三点,对于我们搞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重要的战略决策必须考虑影响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否则可能就面临决策失误。比方说我们在某些地方的投资,前期因为系统性的思维不足,导致了这些投资的失败。比方说我们搞了一些产业基地,但是没有考虑它的配套资源,没有考虑到本部产能资源的不足,所以最终导致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对我们企业也好,个人来也好,我觉得系统性思维的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是很重要的。

骆老师:这本书的内容大家读起来并不难,但是大家可能对于这个书的背景东西并不是很了解。因此读这本书感觉明白,但是心里想好像又不明白。很多东西感觉读了感觉是这么回事,但放下书以后脑子又一片空白,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并没有按照系统思维的方法来读这本书,如果你要掌握了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再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本书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当时在选的时候,我本来想选一本难的书,想选魏宏森那本《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但是后来我想想,如果要是选那本书的话,大家基本上看完是一头雾水,看不懂,所以就给大家推了一本简单的书。大家看简单的书也有它的问题,读起来简单,你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深了,所以说大家今天可以多听听我的讲解。

骆老师讲解

1.引子

上次推荐的书籍《动机与人格》太难了,所以这次推荐了稍微简单点的书。这本书是入门级别的,其实是系统论这门学科的简版。虽然是极简系统思维课,但是实际上系统思维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它实际上还是很复杂的。我们尽量给大家能讲清楚这个事情。

首先给大家做个引子,“花一秒钟就能看出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命运是不同的”。我们同学们费这么大事,每周压着自己去读一本书。而且你们也可以看到我们读书的内容还是跨越多个学科的,既有心理学的,又有现代科学的,还有古典管理学的,今天又牵扯到了新三论老三论。这些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提升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我先要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叫思考,第二个概念叫思维,第三个概念叫思想。思考在英文里它叫think,思维在英文里叫thinking,思想在英文里叫thought,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注意,思考是起点。比如说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思考一个问题,你去思考你企业的问题,思考国家发展的问题,思考家庭的问题,思考是起点。那终点是什么?是获得了某些思想,是我思考的问题把它想明白了。这种思考到思想中间的桥梁是什么?这个东西叫做思维。我们说的系统思维解决的是如何从think出发,最后到达thought,如何从思考出发,最后来达到思想,这个桥梁我们称之为思维,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系统思维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思维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思维的角度,就看你在哪个角度里切进去;一个是思维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思考。所以说思维是从思考到思想的桥梁,思维又分为角度和方法。什么叫角度?比如说从一个积极的心态去思考,或者以一个负面的心态去思考,或者说是我以零和博弈的视角去思考,或者一个双赢的视角去思考,这就是思考的角度。什么叫思维的方法呢?比如说我用经验去解决它,我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它,这就是思维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系统思维实际上是融合了角度和方法的一种思考方法。我们一般的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么你只思考角度,要么你只思考方法,很少同时思考角度和方法。而系统思维是同时囊括了角度和方法的。

第二个问题,骆老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问题。从英文来讲,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question,一类是problem。大家看一下右边这个图。第一类图,9+8-7这个问题它是一个question。它有一个题面,这个题面有一个answer,一个标准的答案。即使不是标准答案,也是个通用解,大家都认可的一个解。这是第一类叫question。Question对应的是Answer。

另外一种问题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比如说我怎么样降低成本,怎样提高效率?这个东西叫problem。而problem是一系列的问题,对应的是solution,是一个解决方案。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的古典哲学中特别经典的一个分支。心学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什么叫知?什么叫行?你要对这个东西有更深刻的认知的话,你就知道我们学习到底在学习什么东西。结合刚才读问题的描述,骆老师认为answer是知,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创新,所以说我们在大学以前,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等学的核心的内容是question,要掌握解决问题的answer,这些都是知识,这是一类。

与Question并列的另外一类是problem。大家现在做企业,主要面临的,不是question的问题,而是problem的问题。对于problem,对应的是一个解决方案,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综合的应用,这个东西叫做行。知是知道,行是实操,所以说知行合一说的是:知道了还要操作。它实际上是解决了两类问题,同时包含question和problem。

有了这样的大的思维框架以后,下面再去考虑思维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思维是在思考什么问题,是思考的知的问题,还是思考的行的问题。

具体到我们读书会,解决的更多的是行的问题。因为知的问题,实际上把读书会推荐的书读完,你基本上都能解决知的问题。question问题一般来说是有一个通用性的答案的。但是行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问题,有的人就能把它分析明白,有的人一看就是一头雾水,要解决的是problem问题。problem对应的是solution。Solution对应的就不是几个知识点,而是有框架结构的。如果你没有建立这个思维的框架结构,你的思维模式就难以达到系统思维。为什么要有这个框架结构?实际上solution的解决是有三个步骤的。

大家注意,下面这个地方的知识点非常关键。一般而言,如果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个具体问题,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解决问题,对不对?你在任何的情况下遇到问题,希望能马上解决问题。骆老师要告诉你,这个思维模式本身就是错的。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解决问题,你将永远无法成长。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解决问题,而是界定问题。所有世界顶级的公司,很多最著名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方法论,都告诉我们,当遇到一个problem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找办法howtosolveit,而是应该先明确的界定whatisit。即是说要先界定问题。

所以从今天开始,读书会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下次再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先界定问题,即搞清到底是个什么问题。你看这个思维就已经不再是过去见招拆招的思维了。在问题没有界定清楚之前,根本就不需要分析问题,也不需要解决问题。你问题都没搞清楚呢,下面还怎么继续呢?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遇到问题,比如员工辞职了,你马上想着招人解决问题,你这个思路就永远无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骆老师经常讲高维思考,所谓高维思维,即指看到问题我不会先去考虑解决问题,我是先把这个问题理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你这个员工走了,可能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你的薪资待遇、你的发展前景出了问题。所以要先界定问题,当问题界定清楚以后,再往后走,才开始分析问题,这个时候系统思维就开始爆发力量了。

一会儿我们讲系统性思维怎么应用。比如这个员工离职了,这个问题涉及哪些要素?有工作流程、人事、工资、竞争对手、他自己等等,这些要素全部列出来。然后开始分析这个问题。系统思维的方法是,考察要素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比如他的离职和工作、工资、竞争对手等的相关关系。有了这种思维,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会让你离事情的本质更进一步,这才是高手的思维方法。记住,当没把问题界定清楚之前,是不允许进入分析问题环节的。问题没有分析清楚,是不允许进入解决问题环节的。所以一是界定问题,搞清问题;二是搞清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什么;三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又分为三个层面。

1.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实际上就可能是一个创新的思维。比如说我从哪里去找你这个解决方案,有可能是来自于answer,就是来自之前学到的知识。2.决策。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最大最小方法、博弈论的决策方法、群体决策方法、德尔菲法等等。3计划。这里就进入到管理的流程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等。所以说要把整个问题的环节搞清楚的话,你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思考。

我在最后做一下总结。问题来了,首先不应该考虑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界定问题。界定问题没解决之前,不允许分析和解决问题;界定问题解决以后再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以后解决问题。

2.系统思维概览

先说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其本质是来自于系统论。系统论的开创者是美籍奥地利人,一个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这本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又是一本绝版书。你会发现我们讲的很多的书都绝版了,所以有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悲哀,这么经典的书现在市面上买不到,证明没有几个人在看。那么经典的理论体系没有几个人在看,证明什么?说明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是不学习的。大家习惯于去看那些流行的热门的东西,而像这种经典文献已经没有几个人去看了。

实际上贝塔朗菲在年书这本书之前,他在年就提出了“抗体系统论”,在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系统论的开创者。

到这里,很多书友就会纳闷,系统论和系统思维又有什么关系?我先告诉你,实际上我们管理学领域它有一个独特的管理的发展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当年的老三论和新三论。老三论和新三论,就是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思考整个管理问题。最著名的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这叫老三论。再有耗散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这是新三轮。在未来的话,我可能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信息论方面的东西。因为信息论非常的重要,它是现在信息科学的一个基础。信息论是香农提出的,信息论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一条信息它含的信息量是怎么界定的?例如,给大家讲这堂课,这一堂课的信息量有多大呢?信息论告诉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这个公式叫p乘以logp。负的Logp叫信息熵,这是信息论的一个基本的理论。你要是对现代信息科学有基本了解的话,就必须要了解信息论。另外新三论是耗散理论、协同论以及突变论,这6大理论实际上是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的技术内容。

由于内容较多,采用多次推送,下次内容

《11堂极简系统思维课》(中)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s/7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