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投资的艺术艺术原则与跨学科思维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0/11/23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上海到三亚的航行三小时有余,这足够我阅读一本新书,所以我特地带上去年购于南京先锋书店的《艺术精神》。译本《艺术精神》

01

艺术精神与艺术原则

艺术两字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似乎离我很遥远,相比当一个孤独且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我更愿意做一个俗人。罗伯特?亨利、莫奈、塞尚、梵高、毕加索这些人也从来没有被我所理解,与其说他们是名气巨大的艺术家,我更愿意用“怪人”来称呼他们。

直到,年少的我想在某个领域探索新的世界时,我竟然开始慢慢理解这些常人口中的“怪人”。

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任何一个凡人之躯,当一个普通人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之时他开始无限接近于艺术家的称呼。艺术家善于探索新鲜的事物,他们从来不屑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乃至出现“失去艺术家,人类的世界将不再进步”这样的论断。

罗伯特?亨利是一位一百年前的伟大艺术家导师,他为美国培养了诸多艺术家。他是美国第一个独立画展的发起者,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垃圾箱画派”的创建者,被称为美国现实主义绘画之父。他也是最早意识到艺术为法国带来巨大优势的人之一。

罗伯特?亨利

因此,他不遗余力的将法国的艺术家介绍到美国。他的教学稿件、演讲和心得被编撰成了这本《艺术精神》,而这本年才被翻译成中文的书籍,世界画坛的顶级画家几乎人手一本。

罗伯特?亨利作为一个画家,他对绘画技艺的传授自然是让人耳目一新,但其对艺术的解读才是更值得我们研读的,甚至这种跨越了领域与学科的超凡思维可以归结为各个领域里大师的灵魂共鸣。

罗伯特?亨利认为:艺术是平常人的事,是每个人都会涉及的领域。艺术,说穿了,就是与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艺术,并非外在多余之物。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那位艺术家被唤醒时,不管个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别出心裁、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

这时,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当其他那些内心艺术家沉睡、未醒之人选择放弃的时候,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没有这些内心艺术家的存在,世界就会停滞不前。如同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爆发前的文艺复兴一般,上帝用这些平常又独特的孩子来打破人类自身的僵局。他们开始用心灵看世界,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假象。

同时,他们又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个世界,乔布斯就如同一个顶级艺术大师,他塑造的智能终端极具美感,初代iPhone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它更多是一件艺术品。当然,除此之外各个行业都有属于他们的艺术家。

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作品,无法造就艺术之国。但是,有艺术精神存在之处,就会出现珍贵之作供博物馆典藏。艺术让人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人们探究的美好事物。

而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将投资比作艺术是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里,诸多金融家、经济学家、投资家将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称之为“艺术”。

格雷厄姆

当然,大概大师都有着相同的特性,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也被称之为“艺术”。而霍华德?马克思所提倡的“第二层思维”与艺术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巴菲特、查理?芒格、索罗斯、皮特?林奇等传奇投资家更不用说,他们就像是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他们用思维编织出属于他们自身的独特艺术作品,而这些艺术作品本身几乎被表象的金钱所覆盖,我们很难拨开外层的铜臭看到其真正的美丽。

相比其他行业,投资这一领域更需要艺术思维。

投资之所以更需要艺术思维的原因还与其特性有关,市场当中的“二八定律”注定少数人胜过大部分人,而且基本不可能实现财富大同。而金融投资最终过程也较为简单,无非就是买与卖(这里我们所说的是最终买卖,其中的调研、分析、模拟都是为了最后的买卖而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思维纬度成了我们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需要战胜百分之八十甚至远高于百分之八十的投资者,那么我们必须用超出正常人的思维去思考,想常人之所不能想,做常人之所不能做,忍受孤独与非议,在质疑当中不断否定又不断肯定自身,这种卓越投资者坚定不移的特性也正是那些艺术家们所必须具备的。不论哪个行业要想成为大师或者说行业中的佼佼者,学习和锤炼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学习是大师的必备技能。

想要成为大师,就必须要先自我学习。对于大师而言自我学习几乎贯穿到整个过程,罗伯特?亨利认为:艺术家一定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一定是“自我教育,而不是被社会教育”。

艺术家所谓的“自我教育,而不是被社会教育。”换一个说法就是不盲目从众、避开羊群效应、反人性,就是霍华德?马克思所提倡的“第二层思维”。当然上述这些词汇各有各的魅力,并不是完全相通的,我只是方便大家理解才会这样罗列。

自我教育其实也是一个脱离原有思维桎梏的思考过程,人类的认知是建立在一层层由各类“故事”组成的范式之下。这些“故事”可以是自然科学知识、法律、历史、文化、习俗等等。而自我教育就是在学习这些“故事”的过程当中思考,思考“故事”的合理性,并且找到这些“故事”的联系,将他们的共同点当作接口,在能够自圆其说的前提下使其首尾相连。

比如说,我现在正在尝试做的就是将“艺术”当中的原则与“投资”当中的原则连接起来,当我们完成这个连接,那么我们将产生一个属于自身的新思考。而你也早已超脱于平常人之思维自立于善恶的彼岸。这样你才算是完成了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不是让我们将书本中文字一字不差的记入脑海,更不是一字不差的执行出来,但凡这么做的人跟机器无异,而他所学的所谓的知识也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和意义。

02

艺术精神与跨学科思维

罗伯特?亨利认为与其苦学不如先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意能力。

“在有动机前先研究技法,是徒劳无功的。与其练就一堆技巧花招,不如持续寻找落实既有动机的特殊做法,研究开发你认为立即需要的技法,利用这些技法的协助,表达让你感动到想要表现的构想和情感。如此培养自己的创意能力,才是明智之举。这样以来,你不仅培养了自己观察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会得到力量依据目的安排方法。通过这种学习,你对技法的通晓程度不会比研究所有技法来得差。你会养成一种习惯并获得一种能力,懂得如何挑选及建立关联性。你会成为方法大师和安排者,也会理解方法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方法的收集者。”

罗伯特?亨利说,他认识许多人,他们博览群书,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什么都知道,却不懂得通过系统的做法,了解事物的核心特质,将其链接起来,他们就好像一台存储了数据的硬盘,只知道将数据调配出来却无法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他们自身的艺术天赋仍被搁置。

罗伯特?亨利所说的建立关联性跟查理?芒格所提倡的跨学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理?芒格作为巴菲特的合伙人,他对巴菲特的影响极大,甚至在我看来查理?芒格对投资事业的贡献要大于巴菲特。而芒格所提倡的跨学科思维不仅仅只影响投资界,对于整体学术界而言,芒格也起到了推动跨学科思维运用的作用。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认为重大问题往往都涉及多个学科,假如用单一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像玩桥牌的时候一心只想靠将牌取胜是一样的。很多人都认为学科是相互独立的,这种思维对解决问题十分不利。学术界最近几年开始吸收这些大师们的想法,各类跨学科的合作与思维互换也越来越多。

在查理?芒格看来,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结果,必须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运用自如的必要技能,拥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熟练使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以及证明代数问题用到的那些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技巧(这一点很奇怪,大部分的学生在做代数习题的时候都会熟练的运用正向思考和反向思考,但是一旦脱离习题册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们就完全丧失了这种独特的技巧。)再加上核对“检查清单”的终身习惯。

查理?芒格认为培养跨学科思维有三个要素:

1.培养跨学科思维并不是叫我们精通于所有学科,我们不必像拉普拉斯那样精通于天体力学。事实上我们只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核心逻辑”,也就是我在上文当中所提到的那个“接口”。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学科的“核心逻辑”,下面只需要思考如何将其联系到一起就行了。正如罗伯特?亨利所说的“建立关联性”这样看来,大师们果然在灵魂上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2.在掌握了“接口”之后,我们还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天赋。当然在罗伯特?亨利看来天赋是人人都有的,至于时间嘛,西方的精英教育给与了他们的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来掌握这种变化。(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是极具天赋的,虽然个体互有差异,但还是存在天赋异禀和天赋欠缺的极端情况。)

3.逆向思考和使用“检查清单”,“检查清单”是指将我们脑海里可以调配的各学科知识及他们的核心逻辑以清单的形式展现出来。

即便,罗伯特?亨利和查理?芒格这种超前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美国成熟精英教育的背景之下,但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和以这种学习方法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是可以尝试推行的。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会给予未来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凡欲成大师者,必善用自身之利。

最后,我们要讨论的便是如何评判自身天赋以及如何利用自身天赋去完成上述自我学习的过程。善于利用自身长处这件事,从小学开始老师便在口头之上传授给我们。但很可惜,由于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大部分人无法真正被传授这一技能。特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似乎在知行合一这件事情上离“善用自身之利”越来越远。我们不管处在那个行业那个领域,甚至于主持家务,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也是衡量我们完成自我教育的一个标志。

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引导是一个教我们善用自身之利的经典论述。

王阳明

王阳明认为:“知之深切笃实处则为行,行之明察惊觉处则为知。”

有善知者,就先知而后行。

有善行者,就先行而后知。

但凡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导师,他们都会教授学生善于利用自身之利。

《礼记?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客观世界里大概就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类人(不愿也不想“知”的人我们暂不讨论)对于这些想要“知行”的人,王阳明就是教他们善用自身之利。

《传习录》有言:“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之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之勉行事。”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最佳的教育指导方针,虽然在时代上的落后使得他的理论有诸多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他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里为数不多完人形象的伟大。

艺术并不是脱离世俗的高雅之物,它本身就来自于每一个平凡人的不同天赋。只是大部分人都对艺术敬而远之,使得它被越推越远。

艺术存在于所有的角落,它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逻辑,是当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将其各自天赋发挥出来之后的产物。

投资本身极具艺术性,它是一个由人类纯逻辑编织起来的完美艺术品,假如将投资抽象化,我们可以得到一件艺术品,它的筋骨或者结构由人类逻辑编织,它的外表覆盖着美丽的黄金,这样看来它与那些宫殿或博物馆中的黄金艺术品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论艺术还是投资,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终身教育,这才是治愈人类愚昧的最佳良药。

飞行间隙的随笔到此就结束了,希望阅读更多内容的读者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s/5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