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投资艺术 >> 投资艺术价格 >> 正文 >> 正文

日本新干线总说

来源:投资艺术 时间:2023/3/20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9139.html

日本新干线:一、新干线的来历二次大战后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而且运输量的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运输能力已达到极限。当时,日本经济已开始从战后复兴向高速增长过渡,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目标,全面加强连接这三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已成迫切需要。为此,运输省于年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修建东海道新干线的设想。“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当时提出三种方案:一是将已经复线化的原有窄轨铁路线再复线化;二是铺设窄轨新线;三是修建标准轨新线。经过多方研究,要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东海道铁路线的“速达性”,修建标准轨新干线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具体地讲,主要有如下一些理由:一、与原有的窄轨相比,标准轨能运行大型车辆,可确保运输量的扩大;二、铺设新干线,可通过扩大曲线半径来设定高速行驶的列车,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到达时间;三、修建标准轨新干线可大幅度减少通过城市市区的部分,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四、可运用最新技术,彻底实现现代化。这样,修建世界上第一条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新干线”的计划终于落实了。年国际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新干线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二、新干线的发展过程基于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日本运输省和国有铁路公司决定将新干线向日本西部延伸。年开始着手修建连接大阪和福冈的山阳新干线,年全线开通。这样,又在将京滨、中京、阪神、北九州四大工商业地带连接起来的静冈、冈山、广岛等县兴建新的工业地带,形成了沿太平洋伸展的所谓“太平洋工业带”,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

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以“太平洋工业带”为中心的地区得到巨大发展,而其他地区却相对滞后,经济上出现了地区差。于是,如何消除经济上的地区差又成了日本面临的一大课题。为谋求均衡开发,消除经济上的地区差,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修建从北海道到九州岛、总长为0公里的高速铁路线,以此为轴心把地方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全国高速交通网。为此,日本于年制定了《全国新干线铁路扩建法》,运输大臣据此确定了总长约为公里的新干线铁路建设基本计划。年,东北新干线和上越新干线动工。年,东北新干线和上越新干线先后通车,伸向东北和日本海地区的高速铁路线成了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新干线不仅速度快,而且比其他交通手段安全、稳定,因而赢得了国民好评,在同汽车和飞机的竞争中获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然而,由于其他线路的赤字经营、国有铁路这种企业体制的不合理以及劳资关系的不正常等因素的影响,国有铁路公司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债台高筑,不得不极力控制对新线建设的投资。日本政府认为,由新干线等干线铁路线和担负职工上班、学生上学等客运任务的市区铁路线组成的铁路网,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为加强铁路交通网的“活性化”,年日本对国有铁路公司进行了彻底改革,将其分割成6家客运公司和一家货运公司,实行民营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国有铁路公司改革对日本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改革,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不论政府还是国民都认为改革是成功的。改革之前,尽管国家每年投入巨额补助,还是要出现1万多亿日元的亏损。改革之后,年铁路公司不仅盈利约2亿日元,还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缴纳税金约亿日元

三、新干线的技术特点新干线采用动力分散的运行方式,而不是用机车牵引。冈田先生解释说,所谓动力分散,就是每节车厢的车轮都安装了驱动装置——电动机。采用机车牵引方式,动力越大,机车越重,从而加大路面压力,增加建设成本。采用动力分散方式,不仅不需要沉重的机车,也易于加速或减速,并可根据客运状况灵活编组,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冈田先生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新干线列车的车闸也由原来的机械式改为电动式,当列车在坡路行驶刹闸时,电动机就变成了发电机,电流通过转换回收利用,从而可节省能源。新干线自年开始运行以来,未发生过一起造成乘客伤亡的事故,这是因为新干线设有多重安全系统。新干线不仅在东京和大阪分别设置了对各条线路上行驶的列车进行监视和远距离控制的中央控制系统,每条线路还安装了称为“ATC”的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ATC”,就是将前方列车的位置、分辙器和路轨状况等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电流,通过一段段铁轨组成的封闭回路传给车载信号器,列车据此而自动地调整行驶速度或停止运行,这种“车内信号”虽也通过驾驶台上的显示盘同步地显示出来,但并不需要驾驶人员操作。列车进站时,“车内信号”提示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以下,也就是说,列车在可随时停止的状态下运行。这时,驾驶人员必须按“确认”钮,否则“ATC”将“判断”驾驶人员在打瞌睡或出现了其他异常而自动停止,这样就不能准确地停到规定的位置。如果列车超越规定的停止位置,也不会与前方列车相撞,这是因为,当后方列车接触到设在距前方列车米处的“绝对停止信号”时,就会自动地紧急刹车。由此可见,新干线是可以实行无人驾驶的,之所以要配置驾驶员,是为了使进站的列车能根据站内情况,准时停到规定的位置,防止因紧急刹车而给乘客带来不舒适感。

日本开发新干线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客运能力,其次才是提高速度。东海道新干线开始运行,每天的客运量是6万人次,10年后增加到每天30万人次,现在全国5条新干线每天客运达75万人次。乘客如此之多,依靠电话预约和手工售票,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日本早在开发新干线的同时就研制出了综合自动售票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现在每天可处理万张车票,基本无差错。如今,乘客在任何车站或旅行社经销点随时都可买到自己所希望的车票,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诸多烦恼。日本最早的新干线“0”系列。开通于年,至今在日本还可以看到这种子弹头列车。四、新干线的作用过去,从东京到大阪乘火车需要6.5小时,新干线运行初期,缩短为3.1小时,现只需2.3小时,而从东京到福冈公里,现只4.49小时就可到达。新干线开始运行以来,共运载乘客约60亿人次,如果这些乘客原来乘火车需4小时,现只需2小时。现在日本人每小时的工资额平均为日元,仅此一项就节省了30多万亿日元。新干线的直接经济收益十分显著,而间接的效益更加可观。如果没有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巨型喷气式飞机每5分钟起飞一架才能适应需要,汽油的耗费相当惊人。如果乘汽车,则需要修建一条6车道的高速公路才能满足需求,不仅油耗大,仅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每年至少增加人。

新干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机械制造等有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据调查,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每年约有乘客2亿人次,仅此而产生的食宿、旅游等的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50万人。年新干线从大阪进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等产业,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年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30%和45%,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随着新干线交通网的形成,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起来,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比如,住在静冈等地的人要想观看传统艺术“歌舞伎”或“文乐”,须到东京或大阪,过去需要用两天,现在当天就可以来回。新泻县浦佐町是个典型的山村小镇,只有2万多人,但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国际大学就设在这里。由于北陆新干线在浦佐设了车站,国际大学的教员不论是到新泻还是东京,最多只需1小时,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不受影响,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在城市是享受不到的,所以大家都乐意到那里教学,国际大学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五、新干线未来的发展日本新干线的成功,给欧洲国家以巨大的冲击,促进了高速铁路在欧洲的发展。日本开发新干线时,正是欧美国家着力发展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时候,铁路运输在这些国家被视为“夕阳产业”而受到冷落。但是,随着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的发生,最节省能源的铁路运输再次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jg/1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