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生活的艺术-------
▼
最近几天我在家里整理自己的老照片,意外地发现了和徐展堂先生在年的一张合影,就想起了徐先生。
现在很多收藏家不知道徐展堂这个名字了,他在十年前在北京开政协会议的时候,不幸发病就离开了我们。但是徐先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可以说是两岸三地最重要的收藏家。这个人是苦出生,年出生在现在讲起来的井冈山地区,江西吉安。他的人生就像大家现在说的“凤凰男”,九岁跟父母到了香港,1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所以他小时候就担起了家里的生活责任,拼命工作,做过银行投信的信差,开过小面馆,做过非常多的底层工作,但是他又非常勤奋、有智慧、有眼光。
他抓住了两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70年代初,香港有一个阶段,房市和股市双双下跌。在这个大家不敢买入的时候,他大胆的进入。后来市场恢复了,他赚了很多的钱。还有80年代中国和英国政府在讨论香港回归时,有一段时间香港楼市跌得很低,他还是看好了香港的前途,大胆的进入,把资金都投进买入。后来果然市场大起,特别是九七以后,香港的楼市涨了很多倍,所以他积累了原始的财富。
在这以后,他的事业就大发展了,比如收购了中华制漆厂,香港的城巴集团,英国的城巴集团,成立了中港集团,中港集团涉及的业务范围就很多了,而且向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发展,涉及道路、汽车、石油很多行业。所以中港集团在90年代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这样的话他就有了经济来源,大家都知道做收藏拥有实力非常重要。80年代开始,徐先生开始不断地收藏古董和艺术品,成为香港最大的藏家。徐先生开始收藏的时候,也是顺着佳士得、苏富比的市场路数,就是明清官窑瓷器,很有成就,收了十几年,收了几千件。其中明代永乐的青花荔枝鸟纹大盘直径有60厘米,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品。另外清代康熙的12花神杯,他用万港币买下来,也是一件极品。
清代康熙12花神杯
明代永乐的青花荔枝鸟纹大盘
买下这些以后,他后来又向唐三彩发展,不再满足于明清官窑。收了唐三彩以后,他又往上去收中国高古的陶瓷,包括半坡、仰韶这些的。再下就是收宋元瓷器。所以他收藏艺术品,特别是中国瓷器,那条线是从仰绍文化、龙山文化一直到清朝,成为一个很长的系列。徐先生收藏成功以后,非常注重于文化建设。我的这个节目听众听到一个人收来东西,又卖掉了,赚了大钱,大家都听得精神振奋。但是徐先生收来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去卖,但我想同样应该使你们精神振奋。他把这些藏品回馈了社会。我查到的资料说他后来前前后后一共捐赠或者资助了全球九个重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香港徐氏艺术馆
英国伦敦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内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内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设于澳洲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
在中国大陆,徐氏出资帮助上海博物馆建设新馆,一九九六年十月新馆启用,其中的中国古代陶瓷馆因其捐助而以“徐展堂陶瓷馆”命名。此后不久,当他得知南京博物院新建艺术馆有困难时,再次慷慨捐助,馆方于馆内冠名“徐展堂明清瓷器馆”以作感谢。
香港方面,徐氏向来十分支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该馆座落于大学的冯平山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启用的新翼毗连新建的徐展堂楼,楼内展厅由徐氏赞助建筑经费。
我有一年在英国伦敦,走到维多利亚美术馆,里面有一个中国展区,发现就是以徐展堂的名字命名的!他捐了万的英镑,同时有一些艺术品在那里展览。英国伦敦有一个,澳洲、加拿大、美国芝加哥都建有他的博物馆。在香港他建了一个徐氏艺术馆,有多件展品,然后香港区域文化馆件,也是他捐赠的。香港大学也有他的18件展品。所以他很多的艺术品后来都捐给几个重要的地方,发挥文化的功能,让人家分享。徐先生还资助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资助内地博物馆的建设。他在伦敦的维多利亚美术馆传说也是他去看了以后,觉得里面中国馆有很多藏品没有机会展出,就拿了万英镑改造了馆,所以伦敦也有一个中国瓷器馆!这件事情还得到了查尔斯王子的支持,提议这个馆用了徐展堂的名字。
三彩镇墓兽-唐代(-)徐氏艺术基金捐赠
碧玉菊瓣盘一对之一
十八至十九世纪徐氏艺术基金藏品
徐展堂虽然没有把它买进的东西卖掉,但是他当时买进和卖出中间是有一个巨大的财富差的。只是现在他人走了,我们没有看到作品在市场里面的实现价值,我们看到了它的文化价值,我认为同样值得肯定。假如说这批东西现在拿出来,要在市场里面兑换的话,我相信也应该有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一个涨价。比如说刚刚我们讲的康熙十二花神杯买进价格为万,现在少说也应该一两个亿了,20倍的赚头。
清代康熙12花神杯之一荷花
今天要归纳一下徐先生的收藏经验,他的收藏经验第一条,到拍卖行买东西。80年代,香港在日本经济下滑和东南亚金融风波以后,徐先生在香港拍卖是一花独秀,很多场的封面都是他买进的,所以他买东西有一个选择,买大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品特别是那些封面,都买比较经典的。第二,看准时机,逆向而行。比如我们刚刚说投资产业,也是在这个行业暴跌的时候,大家不进入的时候,他逆势进入,赚到钱。他买艺术品也是八九十年代市场低迷很多机会时进入,艺术品卖的不贵,几百万可以买非常好的艺术品,就是现在1~2亿的,当时都是几百万。他大量买,所以他是看准时机。第三,不怕贵。我们艺术品行业很多人都贪便宜、捡漏。其实现在这个市场很少有漏可捡,个性化的漏还有,普遍性地去捡漏不是一个基本的办法。现在好东西就是好价钱。所以徐展堂先生是懂这个道理的。他不怕贵。
蝶形玉饰-清代(–年)徐氏艺术基金藏品
还有徐先生对收藏界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的归宿就是资助中国的艺术品文博事业,除了他自己直接把藏品拿出来展捐以外,他还资助了多处中国艺术品的展厅改造,或者说场馆的设立,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对中国收藏事业贡献很大的人。
他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一个人有了钱以后应该关心文化事业,得到好的艺术品以后,不是只靠一条路把它再卖掉,应该是建立永久性的一些博物馆,让人们分享。他的做法和经验这两年在中国大陆已经得到了传递,特别是上海地区,很多私立博物馆、美术馆办起来了。只是徐展堂先生行动的比较早,值得我们大家怀念和学习。
祝君波
年7月
号外
三分视频征集活动开始啦!
用三分钟记录下你认为的生活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dhg/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