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什么是财务自由?
是指一个人(家庭)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赚钱工作的状态。即生息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要超过日常开支,足够维持大宗消费需求以及一些应急事件,并能持续地保持当地较高生活水准的状态。
在财务自由的实现过程,不同的人生阶段,规划和投资侧重有所不同。
1、刚出校门,工作没多久
除了父母资源的恩泽,大部分人的本金基本来自于职业收入。而人生滚雪球的三个要点之一就是:越大越好的初始本金。
这个阶段,没的说,自然以工作为主,工作就是你的主业,不断夯实你的主业,不断提升职能能力和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收入。只要努力,这个时期,职业的发展空间一般都很大,如果过早沉迷于股市,反而得不偿失。
当然,这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和摸索。
学习主要是指阅读相关理财的书籍,建立起基本的理财观念,了解主流的理财产品。
摸索指可以先进行基金定投,最好定投指数基金(这也是股神巴菲特推荐的),以此来感受基金和基金背后股市的魅力,培养投资的基本能力。
2、工作10-20年
这个阶段,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不管是职业发展还是累计的本金,或者是投资能力。
对于职业还是发展空间的,职业不能荒废,还要继续加大主业投入,通过职业不断增加本金。
对于除了职业还有其他副业的(俗称斜杠青年),在占用时间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也是增加本金的渠道。
比如我认识不少人,有的人写书,稿费收入也不错;
有的人开网店或做微商,收入也不错;
有的人因为工作便利,给人代购,客源和销售都不错;
有的人用自己的资源入股或合伙,项目收益也很客观;
有的人,人脉广,行业上下游通吃,通过整合资源和市场天然的不对称(很多时候,即便你知道这种不对称,不认识人,没有过硬的关系,白搭),帮人介绍牵线搭桥,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副业的形式实在太多了,拍脑袋就先想到了这些,也欢迎大家补充。
对于工作、收入稳定,但对应着薪资上升空间有限的,那么可以从人生滚雪球的三个要点之一的“对不错的收益率”上去努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天花板。其中,公务人员、稳定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的老员工等在这方面最为突出,虽然稳定但极度缺乏弹性,与单位效益和资历、职务相关,与个人能力关联并不大。
所以,在考虑提升职业价值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年龄、职业特性和投入产出比等因素综合考虑。
这个阶段财富增长的弹性很大。毫无疑问,股市具备这种弹性。期间抓住一两次牛市,或者一两次大机会,资金量会上一个两台阶,离财务自由业就越来越近了。
但话说回来了,投资者怎么就敢把几十万、上百万砸到某个投资品种上呢?倒着推这个逻辑,必然是投资者对投资品种有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它所处的行业、具有的竞争优势、预见的成长空间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清楚、深刻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人们往往也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废。我们身边很多有钱有权的人,这些人极其优秀,个人奋斗结果超级好,但是第二代教得好的屈指可数。第二代教育得好的和高质量的陪伴、身传言教、良好规则习惯的建立养成,以及拥有高品质长期婚姻关系等密切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dhg/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