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破浪图文组
文
章丽娟
上一年一切未完待续,最终都变成了尘埃落定。
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最得意的当然是特斯拉,全球销量接近50万辆。最令人出乎意料还是五菱宏光,其旗下的MINIEV几度打破特斯拉的神话。
在国内新势力中,头部三强的蔚来、小鹏和理想都已经在美上市,并且已经找到了它们的生存之道——找准产品定位,用最具体的“标签”直击潜在车主的内心。
吊车尾的没有了生还的可能,不好不坏的腰部新势力便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其“悬浮”的状态让人看不出具体打法,但是激烈的竞争又在不断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要不,出色,要不,出局。
而从一月份公布的几笔融资来看,恒大和拜腾或许是最值得拿来研究的。一个啥也不差就差车了,一个手握好牌却打得稀烂以致差点破产,刚从生死的边缘线给拉了回来。
与其他车企不一样的是,年,急需要它们一个落地的答案。
恒大汽车的下半场
恒大被资本市场看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去年9月15日,恒大汽车宣布公司已拿到腾讯、红杉资本、云锋基金、阿里、滴滴等多方投资人募集的40亿港元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马云、马化腾首次同时投资一家新能源车企。
在这个智能化时代,有了这些科技企业的加持赋能,恒大汽车在开放产业生态,携手互联网公司共同打造智能科技产品方面至少不会有太大的阻碍。截至目前,恒大在造车上也陆续解决了核心技术、产品设计与量产制造等上游核心环节。
有人称恒大此次的百亿规模融资顶多印证了许家印“朋友圈”的实力,而其急于融资的背后多半是感受到了不停烧钱下财务状况的压力。更有人声称恒大入局造车,更多的是因为政策带来的利益驱使。通过造车拿地一方面可以跨界布局,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所以地产商集体入局汽车,真实目的很可能借造车来圈地圈钱。
在我看来,上述论调对于一个进军汽车行业仅两年的企业而言属于可接受范围,正如王兴所言,恒大汽车未来两年的走向才是至关重要,可以用来校验世界观。所以我真正关心的是恒大汽车的造车下半场棋局走向。
40亿港元融资+亿港元定增,解了恒大汽车在资金上的燃眉之急。而下半场的关键就在于,恒大能不能在“跨界”这条路上持续制造惊喜。
众所周知,年8月,恒大汽车发布了六款产品,覆盖了A到D所有级别及轿车、SUV、MPV等乘用车车型。又在最近,抛出一条短视频,宣布正式发布恒驰7、恒驰8、恒驰9三款车型。相关举动震动业界,也给众多看好恒大汽车的人带来十足的信心,其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几乎覆盖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把汽车比作手机,这样的打法不禁也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华为进军手机行业的场景。年时,华为作为手机赛道的后进者,其中国区市场份额还不到15%,且出货量也低于小米。
但仅仅四年后,华为就实现了逆袭,其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上升至38.5%,稳坐头把交椅。
深挖其中能发现,华为实现后发先至的秘诀在于强大的研发能力,覆盖多消费层级的产品,以及强大的营销与广泛的终端。
根据恒大内部人士透露,6款新车都将陆续于年量产,目前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生产调试。这也是恒大汽车继年买买买之后的一年带给业界最大的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汽车一直饱受争议的还在于其与外界的沟通方式,迄今为止,恒大汽车的信息开放度还不够高,我们几乎都难以了解到恒大汽车造车进展到了哪个程度,房地产思维的造车模式让其整个造车进程都保持了一种神秘感。
当然,腾飞的前夜维持神秘并不算一件坏事,在量产车未完全公布于众的情况下,当颠覆式的新兴科技未大规模应用前,让产品长期处于蛰伏的状态也不失为一种营销策略。
只是到了越往后随着产品亮相相继进入量产阶段,最终能让消费者买单的还是过硬的产品力。作为一个过去有过辉煌和失败经验的企业,恒大理应知道新能源汽车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多,其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为新势力的蔚来,已经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小鹏汽车也给自己打上了科技化、智能化的标签;理想汽车凭借没有续航焦虑的特点,得到了目标用户的认可。恒大汽车也应及时找准自身的标签和定位。
根据“恒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bj/1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