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如山
——南京定山寺智光法师的墨韵禅心
吴东民
佛法自古以来就与书法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历代高僧都喜以书法与人结缘,给人“拔苦与乐”。以书法著称于世者,唐有怀素,明清间有八大山人,晚近则有弘一法师。怀素狂草,“字字欲仙,笔笔欲飞”;八大山人历四十年结构、笔法的锤炼,造就其气格高古、凝重浑融的“八大体”;而禅师弘一更是将书法带到了无态而具众美的境界。佛门僧侣咸以暮鼓晨钟、青磬红鱼之暇,以余力从事外学,“精于翰墨,踵事钟王,八法九势,铁画银钩”,对中国书法艺术贡献,至今不绝。因此,书法艺术也可堪称佛事,正如弘一法师所云:“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无论出家或是居家,佛家弟子从事书法艺术者,均以此为目的。
王维诗,山居秋暝,69cm×cm
近日,得以欣赏到南京定山寺智光法师之墨迹,顿生清净之意。法师以书法弘扬人间佛法,显露自然人格,既体现传统文化之精髓,又蕴含无尽的禅意。佛教常说:“人成,佛则成。”从智光法师的书法中更深深体味到“佛成,则字成”。智光法师字如其人,坦坦荡荡、天真自然,毫无矜才使气之处,语语见禅心,笔笔自融通,尽现佛家无我无私的人格情操。佛教禅宗与书法艺术皆为修身养性之术,其中的“坐禅”调息静坐、冥思入定、调息除念以达到至高境界,书法艺术中贯通禅宗崇尚的净、静二字,忌躁、忌俗如出一辙。禅意蕴含着艺术,书法则是禅意的艺术表达,是禅意心性的自觉流露和抒发。智光法师孜孜以求宁静致远、清净自在的精神,逐步达到禅内有书、书外有禅的艺术境界。他创作的“禅味”书法,使人“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真正是“禅语洗心”、“清净自在”。书法美学价值和佛禅文化价值在笔墨之间实现了相通相合。
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m×69cm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书法作品,笔墨和润、点画文静、气息纯清、飘逸恬淡。“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收静里寻真乐。”智光法师将其人格和性情以笔墨方式外显于世人,使书法作品如自己的心境一样平和自然、超凡脱俗。他的书法讲究禅味、体现禅韵,“以禅宗表现书法,以书法表现禅宗”。中国书法历史渊源虽深,但在汉字结体与法度完备之后,随之出现“法理”条框来限制书法创新。而这种禅味书法不太受法理约束,强调悟性,讲求领会,抒尽心性。此等境界非抛尽功利博学厚德之人不能实现之。智光法师以清净之心去领悟佛理、参禅悟道,正如其书写黄檗之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静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无论是佛教还是书法,清净是入门的基础,只有把心灵的浮尘扫净,才可以澄怀观道、心善道通。在四周山绕、环境清幽的南京定山脚下的那片心灵净土,智光法师执着于参禅悟道、修心养性之路,而这也是书家达到一定艺术境界的必经之路。
天心月圆,34cm×cm
紫气东来,34cm×cm
在这条清净的艺术之路默默耕耘的智光法师,也一定体味到这种艺术创作带给他的喜乐。他独自耕耘,虽然寂寞,但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与书法相伴,与佛法相知,清纯境界,墨韵禅心,在漫漫无涯的艺术人生和修行悟道之路上,愿智光法师用笔墨书写更多的富有禅意的书法文章。同时,弘扬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向善行善、修行得道,也让更多的人领略书法的真谛。
智光法师
广告告赞助助关于我们《收藏与投资》数字期刊阅读和下载的网址为: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转载请注明:http://www.bociwangnai.com/tzysnr/3876.html